文档详情

QC小组活动知识要点讲析.ppt

发布:2017-12-22约2.84万字共20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三)提出各种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 1、查新(经向行业、专利管理部门查询,未发现……研制的产品) 2、运用头脑风暴法提出多种技术方案,并运用亲和图归纳整理,利用PDCA循环逐一克服研制中的难题。 3、确定最佳方案 (过程:提出各种方案 确定各种方案的最优方案 确定总体最佳方案。 (四)制定对策表 在确定最佳方案的基础上制定对策表 (五)对策实施……(特别关注:在三个制作过程之后增加 实施四、安装调整 实施五:测试 两个实施步骤 (六)确认效果…… (七)标准化 序号、项目、标准化形式、文件名称、文件号 成果推广 这一步,与问题解决型程序的区别在于问题解决型课题这一步为“巩固措施”,这里为“标准化“。 (八)总结与下一步打算 研讨:IS09000族施标准与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对创新型课题提出各种方案与确定最佳方案有何指导作用? 四、《降低××铁醇盒损耗》一例的点评 逐项点评本文所适用的程序和工具方法。 第十五章 几次全国质量管理小组代表会上的案例解析 一、历史上“创新型”课题QC小组活动中常见的问题: 一是选题不对,与问题解决型相混淆; 二是活动程序有误,有的使用“现状调查”“原因分析”等问题解决型课题程序;有的仍延用“选择突破口”的说法,明显不符合要求,(因为已用“提出各种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取代了原来的“突破口的选择与评估”、“对策方案的提出可行性分析”程序); 三是目标不量化,且过多,不便于检查活动课题的实效。 准则8:连续8点落在中心线两侧且无1点在C区中 (七)应用控制图要注意的问题 ◆ 5M1E因素未加控制,过程还未处于稳定状态; ◆ 过程能力不足,CP<1的情况; ◆ 用公差线替代控制界线; ◆ 仅打点不作判断分析,控制图失去报警作用; ◆ 不及时打点,不能及时发现过程异常; ◆ 当5M1E发生变化,不及时调整控制界线; ◆ 画法不规范或不完整; ◆ 查明问题后不及时消除异常点。 第十一章 新七种工具方法 新七种工具方法包括树图、关联图、亲和图、矢线图、PDPC法、矩阵图和矩阵数据分析法。(祥见河南省质协所编《学习资料》 第十二章 其它工具方法 其它工具方法包括简易图表,正交法、优选法、水平对比法、头脑风暴法、流程图等,(祥见河南省质协所编《学习资料》)以下仅对正交试验设计法解析如下: 正交试验设计法 在新产品开发、科学实验、质量改进中,常常需要找到最合适的生产条件,最佳的配方,最优的工艺参数(条件)以取得最好的效果,这必然要经过多次试验进行比较才能得到。 如果需优选的因素是多个,而每个因素又要拿出多个水平(位级)来进行对比试验,则试验的次数就会猛增。 如果有四个因素,每个因素只定三个水平(位级)进行试验。按照排列组合就需要34=81次试验才能全部做完。 如果有五个因素,每个因素定四个水平,则要45=1024次才能做完。 能否以最少的实验次数而得以最满意的结果呢?于是统计学家们研究出了正交试验设计法。 (一)正交试验设计法的概念 正交试验设计法也可简称为正交设计法、正交试验法和试验设计法。它是通过选用适宜的正交试验表来合理安排多因素试验的一种统计技术。应用正交表可以用最少的试验次数,找到各因素的最佳条件,从而得到最满意的结果。 (二)正交表 正交表是正交试验设计时需要用到、已经制作好的标准化表格。它是正交试验设计法的基本工具。目前我们常见到的正交表有两种形式。 1)日本型正交表 是由日本质量管理专家田口玄一博士所创立的正交试验设计法。该正交试验设计法,除需试验的因素外,还要研究分析因素与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一起列上。对试验结果的分析,用法察分析寻方法,因此应用过程比较复杂。 2)中国型正交表 是由以我国张里千教授为首的中国专家所创立。它不考虑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而将其交互作用融于试验之中,对试验结果的分析采用极差分析法,简单的用“看一看”与“算一算”相结合的分析,简单、易行,同样能得到满意的结论,是一种实用的试验方法,很适合现场应用。 中国型的正交表及其对结果的分析方法。以L9(34)正交表为例: (三)正交表的性质 1、均衡分散性: 每一列中每种字码出现的次数是相同的。 即每一列均有: 3个“1”,3个“2”和3个“3”。 2、整齐可比性: 任意两列不同位级的数字搭配恰好各出现一次,即: (1,1), (2,1), (3,1), (1,2). (2,2), (3,2). (1,3), (2,3), (3,3). 这条性质正是效率高,效果好的主要原因。 中国型的正交表有两种类型: 1)相同位级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