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指导书.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
1、目的: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是《通信原理》课程的辅助环节。该课程设计通过小课题方式来加深、扩展通信原理所学知识,课程设计着重体现通信原理教学知识的运用,着重培养学生主动研究的能力。通过课程设计,主要达到以下目的:
(1)使学生增进对通信系统的认识,加深对通信原理知识的理解。
(2)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仿真设计方法。
2、要求: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基本设计任务,对于创新设计可以不受大纲限制,经老师审核同意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自行命题。本课程设计主要以使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来完成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采取较为灵活的教学方式,大部分时间由学生上机操作,必要时配合少量的理论讲授。
二、选题与设计计划
1、选题:主要围绕设计实现完整的通信系统仿真平台,根据通信系统各个子模块具体实现的不同设置不同的题目。每2人一组,每组一台具有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的主机,每组选作不同的题目,具体选题见第四部分。
2、设计计划:整个课程设计2周时间,分三阶段实施,具体如下:
(1)设计准备:学习设计题目相关知识,查阅资料,掌握实现的原理;
(2)设计上机:按设计题目要求,完成通信系统各模块设计,编写并调试仿真程序;
(3)设计答辩验收:检查设计结果,验收答辩,并完成课程设计报告。
三、课程设计时间安排与考核方法
1、具体时间安排:
(1)布置设计任务,讲解设计要点,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时间:2天)(2)机房上机:完成系统和各模块的程序设计,编写程序代码并进行系统调试,给出系统仿真图和仿真曲线。(时间:6天)
(3)课程设计结果验收及答辩,撰写课程设计报告。(时间:2天)
2、考核方法
学生按照课程设计任务书的规定要求,完成设计任务,并经指导教师审核签字同意后,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答辩。答辩采用自述和问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课程设计成绩的评定将基于设计过程中的纪律表现、考勤、论文写作情况和系统仿真的实现等方面,给予综合评定,课程设计最终成绩以百分制计。如有抄袭者(包含抄袭同学成果或现有网络资源等),课程设计成绩判定为不及格。
其他要求:
(1)每组必须独立完成:系统各模块设计方案、软件程序和设计报告,并鼓励创新。
(2)课程设计论文(报告)交打印件,内容必须条理清晰、结构完整。
四、课程设计参考选题方向及要求说明
序号
内容
基本要求
1
基带传输码型设计
(1)单极性非归零码、双极性非归零码及单极性归零码设计
(2)单极性传号差分码、空号差分码设计
(3)曼彻斯特码、密勒码、CMI码设计
(4)AMI码、HDB3码
2
模拟信号数字化
(1)抽样定理仿真:冲激脉冲抽样定理的仿真
(2)A/D转换器仿真:设计实现8位串行A/D转换器
(3)PCM编码和解码仿真:设计实现A律13折线PCM编/解码
3
模拟调制仿真
(1)AM调幅信号调制/解调
(2)DS-BSC双边带信号调制/解调
(3)SSB单边带信号调制/解调
(4)FM调频信号调制/解调
4
数字基带传输设计
(1)双极性信号基带传输系统仿真
(2)单极性信号基带传输系统仿真
(3)带限基带传输系统仿真
(4)M-PAM基带传输系统仿真
5
数字频带传输设计
(1)M-ASK传输系统仿真
(2)M-PSK/DPSK传输系统仿真
(3)M-FSK/CPFSK/MSK传输系统仿真
(4)M-QAM传输系统仿真
6
信道仿真设计
(1)AWGN(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仿真设计
(2)多径衰落信道(瑞利衰落信道)的仿真设计
7
信道编码设计
(1)分组码Hamming码设计
(2)分组码CRC校验码设计
(3)卷积码仿真设计
(4)信道编码交织器设计
8
其他通信系统有关仿真设计
自行设计发挥
五、课程设计流程
1、按要求选题,根据题目设计系统原理方案;
2、根据原理方案,编制仿真流程,完成仿真方案设计;
3、完成具体程序设计,对所设计的仿真程序进行调试;
4、分析仿真结果,整理数据及波形,撰写课程设计论文(报告)。
六、课程设计论文(报告)要求
按学院有关规定,所有课程设计须完成类似毕业设计的报告或论文,并参加答辩,设计论文成绩合并计入课程设计最终成绩。课程设计论文统一采用A4幅面打印,并于规定时间上交。课程设计论文的结构及格式具体要求如下:
1、封面。包括:题目、系、班级、姓名、课题小组成员、时间(年、月、日)等;
2、摘要。摘要是论文内容要点的简练陈述,一般不超过300字,关键词为4个左右,关键词应在摘要中出现;
3、目录。目录要层次清晰,要给出标题及页次,目录的最后一项是无序号的“参考文献资料”;
4、正文。结构大体可以按照概述、相关知识简介(设计原理)、设计过程(设计思想、功能结构、功能描述或流程描述)、实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