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指导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
指导书
班 级: 通信工程 091、092
指导教师: 刘金龙、施彩平
学 期: 2011-2012-1
淮海工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 系
2011年 12 月15 日
一、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通信电子线路》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十分重要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而该课程设计是其实践性的一个体现,是集基本技能、技能训练、理论知识的综合与应用,是对《通信电子线路》课程的巩固和提高,是培养具有较强的理论水平,又有足够的实践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综合能力、实验技术、创新思想得到全面提升。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增强对通信电子技术的理解,学会查寻资料、比较方案,学会通信电路的设计、计算;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造一个动脑动手、独立开展电路实验的机会,锻炼分析、解决通信电子电路问题的实际本领,真正实现由课本知识向实际能力的转化;通过典型电路的设计与制作,加深对基本原理的了解,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的要求
电路设计反映学生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扎实的电子线路理论是成功设计电路的基础。所以其要求是:
⑴ 功能和性能指标分析:对题目的各项要求进行分析,整理出系统和具体电路设计所需的更具体、更详细的功能要求和技术性指标数据,以求得设计的原始数据。
⑵ 选择元器件:很好地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正确利用计算公式,选择合理的元件参数,且应降低成本,减少器件品种,减少元器件的功耗和体积。
⑶ 画出总体电路图初稿并审图,将错误降到最低程度,保证仿真顺利完成。
⑷ 仿真:通过仿真,检查各元器件的性能、参数、质量能否满足设计要求,检查各单元电路的功能和指标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⑸ 画出总体电路图,要求按相关规定,布局合理,图面清晰,便于对图的理解和阅读,为印制电路板,并组装、调试和维修时做好准备。
三、课程设计选题内容及设计要点
1.课题选择
本次课程设计选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 符合教学大纲要求;② 题目应有一定深度与广度,照顾《高频电子线路》课程各章节内容;③ 具有一定实用性。
2.通信电子线路的一般设计方法
电子电路种类很多,千差万别,设计方法和步骤也因不同情况而异。这里给出通信电路设计的一般步骤,以供参考,设计者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⑴ 总体实现方案的选择:由课题要求实现的电路功能及性能指标,决定最终实现电路的构成。
⑵ 单元电路形式的选择:根据课题要求实现的电路性能指标,确定总体实现方案中,各单元电路的形式。
⑶ 电路参数的计算:根据所选单元电路的形式,对组成电路的各元器件的值进行计算。
⑷ 元器件的选择:元器件的选择,除了要考虑计算出的参数值外,还要遵从节约电路成本,元器件购买方便,以及尽量利用现有条件实现的原则。
以上各步骤之间不是绝对独立的,往往需要交叉进行,尤其是有时受到元器件选择的限制,常会推翻最初的设计方案,从头来做。所以,在进行电路设计之初,要先把可能限制电路实现的因素考虑好,再着手设计,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完成电路设计之后,可以使用计算机辅助分析软件(例如 Protel)进行电路仿真,做初步调整,然后到实验室装调电路,在调试中分析和解决常见的电路故障。
⑵ 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电路设计
设计一个完整的小功率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发射机系统,直接调频发射系统框图主要由调频振荡器、缓冲隔离器、倍频器、高频功率放大器、调制信号发生器等电路组成。原理图如图3所示。
图3 直接调频发射系统原理框图
调频振荡器在产生稳定的载波信号的同时,完成调频功能,是调频发射系统的核心电路,不可缺少。任务要求中心频率的稳定性不高(10-3 /分钟),用 LC 振荡器就可达到;再考虑到电路的简单易实现,所以,选择采用 LC 调频振荡器、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电路。
缓冲隔离级将调频振荡器与功放级隔离,以减小后级对振荡器频率稳定度及振荡波形的影响。是否选择该单元电路,主要根据电路对稳定性要求的高低。一般情况下,需要选择该电路。缓冲级通常采用射极跟随器电路。
倍频器将调频振荡器产生的信号频率加倍,以达到发射机载波频率的要求,这样可以降低振荡器的工作频率,提高电路的频率稳定度。如果振荡器的振荡频率可以满足发射机载波频率的要求,就可省去此电路。高频功放电路使负载(天线)上获得设计要求的发射功率。如果要求达到的发射功率比较大,那么在末级功放之前还要加功率推动级,以便为末级功放提供足够的激励功率。如果要求的发射功率不大,且振荡级的输出功率能够满足末级功放的输入要求,那么功放推动级也可省去。选择高频功率放大器时应考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