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一历史岳麓版单元测评: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1.docx

发布:2025-04-03约5.25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第23课综合探究:调查改革以来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新变化(略)

单元测评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表述,错误的是()

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B。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C。暂时不发展交通运输、轻工业和农业

D.有步骤地促进三大改造

思路解析:“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并不是不发展其他行业,还强调了处理好各个经济部门之间的关系。

答案:C

2.对1956~1966年的社会主义建设评价,正确的是…()

A.“左”倾错误恶性膨胀,国民经济建设举步维艰

B。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平线上徘徊

C.走了不少弯路,但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D。是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十年

思路解析:A、B两项的说法是对1966~1967年十年经济建设的评价,不符合1956~1966年历史阶段的特点;D项的说法不准确,1956~1966十年间国民经济在经历许多挫折后,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在发展,但谈不上“迅速”。

答案:C

3.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后期,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世界两极格局造成的国际紧张局势

B。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封锁

C.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D.指导思想上背离八大路线,脱离实际的“左倾错误

思路解析:分析国内经济建设的失误,一般从内因尤其是制度、政策层面把握主要原因,综观整个时期经济建设的历程,无疑“左”倾错误是最大的制约因素。

答案:D

4.张艺谋的电影中最具有震撼力的是《活着》,其中有一个场景,小孩找出父亲的铁皮包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铁,这个场景发生于()

A。建国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文革”时期 D.“大跃进”时期

思路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所表达的意思。其中小孩将父亲的铁皮包箱子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铁暗含大炼钢铁的意思,联系所学知识即可知这个场景应发生于“大跃进”时期的大炼钢铁运动时期。

答案:D

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率先进行改革的是()

A。农村 B.城市 C。沿海 D.内地

思路解析:农业的发展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基础条件,农民占我国人口的80%,农村的发展是事关全局的大事。当时,农民生活条件相当艰苦,迫切需要改变现状。因此,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答案:A

6.上海宝山钢铁集团公司建立公司体制的标准有()

①产权清晰、权责明确②政企分开、负盈不负亏③建立完善的职工福利保障机制④管理科学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思路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排除②③。负盈不负亏的说法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正好相反,故②不正确;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是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之一,不属于个别公司的具体行为,所以③不正确。

答案:D

7.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不包括()

A。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充分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

C。促进了农村和城市经济的发展

D。改变了公有制的主导地位

思路解析: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提是维护社会主义制度,是在坚持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进行的。

答案:D

8.我国的经济特区是指国家划出一定的区域范围,实行()

A.特殊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政策的地区

B。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地区

C.特殊的民族政策和文化体制的地区

D.特殊的关税政策和贸易体制的地区

思路解析:我国设置的经济特区不是政治特区。特区的“特”主要体现在其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上.

答案:B

9.《春天的故事》歌词中,“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是指规划了四个市级经济特区。这四个经济特区,主要分布在()

A.福建省 B.海南省 C.广东省 D.浙江省

思路解析:最早规定的四个经济特区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这四个经济特区,除厦门外,其余三个都位于广东省。

答案:C

10.中国正式以世贸组织成员国的身份出现在国际经济舞台上,是在()

A.1948年 B.1981年 C。1986年 D.2001年

思路解析: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成为世贸组织正式成员国。

答案:D

11.从1978年到1995年,我国GDP平均年增长9.9%,速度远超过同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亚洲新兴工业国家.这主要是因为()

A。国际形势的缓和 B.美国等国的支持

C。改革开放的决策 D。工业基础雄厚

思路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明确内因是我国GDP增长的主要原因。明确国际形势的缓和美国等国的支持均为外因,所以排除A、B两项;我国工业基础并不雄厚,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

答案:C

12.图1和图2分别反映了什么时期的着装特点()

图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