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上学期第4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确立与发展(4)》说课稿.docx

发布:2024-10-25约3.99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上学期第4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确立与发展(4)》说课稿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上学期第4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确立与发展(4)》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本节课将详细介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具体内容包括: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概念及其在中国封建社会的重要性;

2.汉朝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确立与发展;

3.唐朝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完善;

4.宋朝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加强;

5.明清两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顶峰及衰落。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通过分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确立与发展过程,理解其对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解释能力。

2.历史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理解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复杂性,培养学生的历史价值观。

3.历史责任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家制度的变迁对民族发展和国家兴衰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学习者分析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之前的课程中已经学习了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对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有了初步的了解,包括分封制、郡县制等。此外,学生还了解了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和文化特点,为学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确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通常有较高的兴趣,对于制度变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也在逐步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倾向于通过具体案例来理解抽象概念,喜欢讨论和探究,但可能在独立分析和总结方面需要进一步引导。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概念时可能会感到抽象和难以把握;在分析其发展过程时,可能会对各个朝代的制度变化混淆;在探讨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时,可能缺乏足够的史料支持和分析能力。此外,如何将历史知识与现实联系起来,也是学生可能面临的挑战。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

-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历史文献资料

-网络历史资源(历史论文、纪录片片段等)

-教学PPT

-课堂讨论引导问题

-学生作业本与练习册

-历史地图

-时间线索图表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什么吗?它在中国的历史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展示一些古代宫殿、城墙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规模和特点。

-简短介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基本概念和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特征和历史背景。

-详细介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组成部分,如皇帝的权力、官僚体系、法律制度等。

-通过历史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实际应用和作用。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汉朝、唐朝、宋朝等时期的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在不同时期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未来发展趋势或可能的改革方向,并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专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