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考点55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时作业.doc

发布:2018-06-07约3.69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时作业(五十五) 一、选择题 1.“共和建设之初,所以艰难不易现实,往往复反专制或帝制之理由,乃因社会之惰力,阻碍新法使不易行,非共和本身之罪也。其阻力最强者,莫如守旧之武人及学者。”陈独秀的这段论述表明他认为辛亥革命以后出现帝制复辟现象主要是由于(  ) A.辛亥革命并未真正确立民主共和制 B .近代中国存在复辟帝制的社会基础 C.广大人民群众没有真正理解民主制 D.康有为等守旧保皇党人的支持推动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材料可知,陈独秀认为共和难以实现的原因在于社会惰力、守旧武人及学者,而这些落后因素正是复辟帝制的社会基础,故选B项。 2.新文化运动时期,有人写文章称:“实业在英文为Industry,而Industry译为 勤 ,不过吾国 民生在勤 之古义……且在今不知利用祖宗所传之宝藏发挥而光大之,而诵习欧文眉飞色舞,语以相当华文之义,顿露鄙夷之态者,随在而有。”该文章(  ) A.说明中西文化在很多方面有相通之处 B.作者目的在于减少新文化运动的阻力 C.批评了时人全盘肯定东方文化的态度 D.表明传统文化力求保持自身的优越性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该作者认为,“实业”就是传统文化中的“民生在勤”,不应该将“祖宗的宝藏”丢弃而对西方文化“眉飞色舞”,这表明传统文化力求保持自身的优越性,故选D项。 3.“作为流产了的共和悲剧的见证人,新文化自由主义者们被迫相信,即使最精心设计和最进步的制度,也只是纸上的计划,不能达成必须的改革目标。”为此“他们”(  ) A.主张建立西方民主制度  B.力图从思想上改造国民 C.极力将中西方文化融合  D.提出了人民民主新体制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作为流产了的共和悲剧的见证人……被迫相信,即使最精心设计和最进步的制度,也只是纸上的计划,不能达成必须的改革目标”等信息可知,因辛亥革命的失败,他们看到民主制度的作用有限,便发起新文化运动,力图从思想上改造国民,B项正确;A项与材料信息矛盾,排除;新文化运动全盘西化,否定中国传统思想,排除C项;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4.有学者主张:“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对近代中国“汲取欧洲文明”的过程表述正确的是(  ) A.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与此说法相反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始“改变政令” C.“有形的物质”建设起步于甲午战争后 D.“变革人心”在戊戌变法期间得以完成 答案:A 解析: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思想层面的过程,与材料中“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相反,故A项正确;中国近代开始“改变政令”是指19世纪末的维新变法运动,故B项错误;“有形的物质”即学习西方的器物,中国在鸦片战争后就出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故C项错误;“变革人心”是指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自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开始,中国学习西方进入思想层面,故D项错误。 5.[2018·姚安一中期末]《新青年》经常刊登介绍自然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事迹,介绍生物的起源、医学、生理、体育等各方面的科学知识,用朴素的语言讲解“猴子变人”的规律,宣传宇宙是可以认识的,物质是实在的等唯物主义观点。材料说明《新青年》旨在(  ) A.借助天演论宣传变法思想 B .把反迷信作为反封建的重要内容 C.大力弘扬民主和自由思想 D.将启蒙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 答案:B 解析:由题干材料中新青年宣传自然科学知识,灌输唯物主义观点,可看出其是把反迷信作为反封建的重要内容,B项正确。 6.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如果军阀在历史上有任何贡献的话,那是在80年外强侵略之后他们更增加了内部压力,于是强迫着中国的青年自行着手寻觅着一套救国方式。”这主要是指(  ) A.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 B.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民主思想 C.新文化人士开始宣传民主科学D.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80年外强侵略之后”可知,当时处于1920年后。材料信息反映了中国面临内外压力下先进青年的探索。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发生在19世纪末,故A项错误;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民主思想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B项错误;1915年,新文化人士开始宣传民主科学,故C项错误;五四运动后,面对内忧外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故D项符合题意。 7.有人说:“如果没有康有为、梁启超在上海创办《强学报》《时务报》,就没有陈独秀在上海组织 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这句话说明(  ) A.不同阶级政见相似 B.变法运动促进思想解放 C.上海多元文化并存 D.上海是近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