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十四章力矩分配法.doc

发布:2016-05-03约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四章 力矩分配法 力矩分配法概述 理论基础:位移法 计算对象:杆端弯矩 计算方法:增量调整修正的方法 适用范围: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 正负号规定——? ①、杆端转角规定顺时针为正; ②、杆端弯矩、固端弯矩规定对杆件顺时针转动 为正;相应地对结点逆时针转动为正。 14.1 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思想 14.2 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 转动刚度S:表示杆端对转动的抵抗能力。 表示为:使?AB杆件的?A?杆端发生单位转角时在?A?端所需施加的力矩,记作?S?AB 对等直杆,由形常数可知?S?AB? 只与?B?端(远端)的支撑条件有关。 习惯上将发生转动的杆端称为“近端”,而杆件的另一端称为“远端”? 当远端是不同支承时,等截面杆的转动刚度(固4 铰3 滑1 悬0) ? 分配系数μ:结构交汇于A?结点,则某杆该端的转动刚度与结点转动刚度总和的比值称为该杆A?端结点的分配系数。 例如交汇于A结点的n?杆中第i?杆A结点的分配系数为显然,?A结点各杆的分配系数总和恒等于1。 传递系数C:三类位移法基本杆件AB,当仅其一端产生转角位移时,远端的杆端弯矩和近端的杆端弯矩的比值,称为该杆的传递系数,记作C?AB? 分 配 力 矩:将A结点的不平衡力矩改变符号,乘以交汇于该点各杆的分配系数,得到的杆端弯矩称为各杆端在该点的分配力矩。 不平衡力矩:结构无结点转角位移时,交汇于A结点各杆固端弯矩的代数和,称为A结点的不平衡力矩。可由位移法三类杆件的载常数求得。 传 递 力 矩:将A结点的分配力矩乘以传递系数,所得到的杆端弯矩称为该点远端的传递力矩(传递弯矩)。 最终杆端弯矩:杆端固端弯矩、全部分配弯矩和传递弯矩的代数和即为该杆端的最终杆端弯矩。 力矩分配法的基本原理 多结点(位移)分配 首先将全部结点锁定,然后从不平衡力矩最大的一结点开始,在锁定其他结点条件下放松该结点使其达到“平衡”(包括分配和传递)。 接着重新锁定该结点,放松不平衡力矩次大的结点,如此一轮一轮逐点放松,直至不平衡力矩小到可忽略。最后累加固端、分配和传递得结果。 因为分配系数小于1,传递系数也小于1(因为定向支座处不分配),因此一轮分配、传递后,新的不平衡力矩一定比原来的小,理论上经过无限次分配、传递结构一定达到平衡,也即可以获得问题的精确解。 实际应用时,一般只进行二、三轮的分配和传递(考试只进行二轮即可)。 分配和传递可从任意一点开始,前述从不平衡力矩最大点开始,经验证明这样可加速收敛。 14.3 力矩分配法的应用举例 力矩分配法解题步骤 1、确定各结点处杆端力矩的分配系数、传递系数。 2、计算个杆端的固端弯矩。 3、逐次循环放松各结点,以使结点弯矩平衡,直至结点上的传递弯矩小到可以略去不计为止。 4、将各杆端的固端弯矩与历次分配弯矩、传递弯矩相加,即得各杆端的最 后弯矩。 2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