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剪辑编辑艺术》复习资料.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影视剪辑编辑艺术》复习资料
第一章
第一节:影视艺术的同一性和差异性
1、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公映了《火车进站》《水浇园丁》宣告了电影的诞生。
2、1927年10月第一部有声影片——美国的《爵士歌王》。
3、1935年第一部彩色影片《名利场》在美国问世。
4、1905年,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成为中国第一部影片。
5、1948年,戏曲片《生死恨》,是中国第一部彩色片。
6、1925年10月2日,英国人约翰?贝尔德发明了电视。
7、电视、电影的差别:电影每秒24画格;电视每秒25帧。
第二节:影视艺术的基本特性
1、 名词解释:视觉形象:电影电视通过活动画面塑造的艺术形象。
2、 视觉形象主要是由可见的人物造型,环境造型和画面造型构成。
3、 简答题:为什么说影视艺术是时空艺术?
影视艺术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综合体,电影电视都是在时间的移动中展示空间,同时又在空间的变化中展示时间,二者联系紧密,不可分割。这种时间与空间的复合,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综合,是影视艺术的又一基本特征。
4、 影视有三种基本时间是:事件时间;叙述时间;感受时间;
第三节:剪辑在影视创作中的地位
1、 当美国导演鲍特和格里菲斯运用分镜头进行拍摄之后,就产生了专门的剪辑工作。
2、 从技术发展的角度看电影剪接已经和正在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个是手工操作;
第二个是机器操作;
第三个是电脑操作(数码剪辑)。
3、 1913年,《难夫难妻》标志着中国电影剪辑专业的诞生,张英是我国最早的电影剪接人员。
4、 简答题:影视艺术有哪几度创作?
答:有三度创作。
第一度,是编剧和责任编辑对文学剧本的创作(剧本任务阶段);
第二度是导演、摄影、摄像的任务,他们进行着文学剧本的文字形象转化为影片视听形象的在创作(拍摄阶段);
第三度,是创作剪辑工作(剪辑阶段)。
5、 名词解释:主体,即艺术表现的主体,也就是影视中的人和物。
6、 名词解释:分解动作:把生活中运动中运动着的人和物的动作分解成影视中各个单位的独立画面,这就是电影分镜的起源。
7、 名词解释:组合动作:则是把那些单独、零散的分解动作的画面,重新组合为连续的活动整体。
8、 简答题:剪辑的任务有哪些?
一、 选用剪辑素材;三、确定剪辑手段;五、把握剪辑基调。
二、 制定剪辑方案;四、选择剪辑点;
9、 简答题:剪辑的技巧手段:
1、画面处理;2、动作处理;3、情绪处理;4、段落处理;5、声音处理。
10、 论述题:剪辑人员的素养包括哪些?
包括文化艺术素养和科学技术素养两大部分组成。
一、文化艺术素养:①影视艺术素养;②剪辑艺术素养;③综合文化素养。
二、科学技术素养:①剪辑人员必须深刻认识影视艺术的技术性;②剪辑人员要熟悉影视制作的生产阶段和工艺流程;③剪辑人员还要密切关注高科技的最新发展。
第二章
第一节:电影电视的三大艺术要素
1、 电影电视的三大艺术要素是:形象、动作、结构。
2、 银幕屏幕形象包括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
3、 视觉形象又由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所构成。
4、 听觉形象则分为音乐形象和音响形象。
5、 主体动作包括内部动作、外部动作和语言动作。
6、 名词解释:内部动作是人物对于外界事物的反应活动,又称“心理动作”。
7、 名词解释:外部动作是人物在周围环境和人物的矛盾冲突中表现在形体上的反应,又称“形体动作”。
8、 影视艺术的动作,分为画面主体动作和摄影摄像镜头动作两大类。
第二节:影视创作中的三个剪辑因素
1、 动作因素、造型因素、时空因素是影视创作中的剪辑因素。
2、 名词解释:慢动作:摄影机以每秒多于24格画幅的速度进行拍摄。
3、 名词解释:快动作:摄影机以每秒少于24格画幅的速度进行拍摄。
4、 名词解释:时空因素:主要包括剧作时空、银幕屏幕时空和镜头组接时空。
5、 名词解释:镜头组接时空:这是镜头组接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时空形态和时空因素,它包括直接时空、间接时空、人物语言时空、人物动作时空、景物造型时空等等。
第三章 蒙太奇与影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