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知识结构网络
考点梳理
考点1 生产决定消费
(1)消费的决定因素:人们的消费不是由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
(2)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我们消费的对象,首先必须生产出来,否则无从消费。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方式改变了,消费方式随之发生变化。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无论从实物消费量还是从价值消费量的角度看,我们的消费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都缘于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生产的大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随着生产的发展,无论是被动还是主动,消费对象、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总会或迟或早、或多或少地发生变化。
(3)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考点2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1)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生产出来的东西只有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真正完成。
②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③消费调节着生产。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即需求的数量和质量调节供给的数量和质量。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2)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的
①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
②分配和交换是连结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
③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拓展延伸
(1)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反作用包括促进作用和阻碍作用,因此,不能把消费反作用于生产等同于消费促进生产。
(2)正确理解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考点3 发展生产力的意义
(1)为什么发展生产力?
①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大力发展生产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途径(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
①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加快生产力发展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④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考点4 公有制为主体
(1)基本经济制度
①是什么——内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它包括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一是公有制占主体,二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②为什么——原因。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
③怎么办——态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2)公有制经济
①基本内涵:在我国社会主义的现阶段,从范围上讲,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②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③主体地位体现:一方面,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另一方面,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④公有制经济内容(公有制经济成分比较)
成分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
含义
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所有制形式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地位 是国民经济支柱,处于支配地位,掌握经济命脉 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
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对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 能够调动各类投资主体的积极性,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意义 有利于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对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有关键作用 有利于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有利于发挥公有制的主体作用,实现共同富裕。
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