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一轮必修2第五章第2节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题: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2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主备人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
课型:复习课 课时安排:2课时
考试大纲:
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交通运输网的组成,运用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因素,分析交通运输线、点布局的规律;
2.举例说明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形态和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重点、难点:
1.重点: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和商业网点的影响。
2.难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预习案】
【课前预习】
1.认真阅读教材必修2第一章P1-P7的内容,对重要内容进行批注。
一、交通运输线、点的布局原则:
问题1.回忆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山地的形成》,填表熟记交通运输线的布局原则。
区位因素 主要影响
自然
因素 地形 平原
山地
水文
地质
气候
经济因素
社会因素 巩固国防、民族团结,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发展 技术因素 扩展运输网,克服不利的自然因素。 问题2.熟记下列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
港 口 汽车站 航空港 自然 航道有足够的宽度和深度。 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但要求地势开阔平坦,位置适宜 受地形、气候、地质、水文等影响较大 经济社
会技术 腹地和城市依托影响较大。 数量、密度、规模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 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人流、物流频繁地区最为有利 选址
要求 河港:河宽水深,建在凹岸,靠近陆路交通线的地方;
海港:有背风、避浪、水深的海湾,近陆路交通线地方。 城市交通干线两侧;与市内干道系统和对外交通有方便的直接联系的地点 地形平坦,地势较高,坡度适当;天气少云雨、大风;距城市较远,且交通便利的地方。 二、交通运输与聚落:
问题3.填表熟记交通运输方式及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运输方式 聚落形态 举例 河运 沿河道成带状,多分布在河流 及交汇处 。 武汉、重庆等 公路、铁路 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发展轴,沿交通干线扩展。 株洲、郑州、石家庄、徐州等 高速公路、铁路组成的运输网 多个城市互相连接,形成沿交通网分布的 带 美国的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城市带。 问题4.江苏的扬州和山东的济宁都是沿京杭大运河发展起来的城市,历史上都曾经繁华过,清朝以后均走向衰落。试从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变化的角度,分析两城市走向衰落的原因。
【课堂探究】
下图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读图,完成下题。
1.甲、乙两地都形成了特大城市,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
A.地形平坦 B.水源充足
C.陆路交通方便 D.水陆交通枢纽
读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空间关系示意图,完成2~3题。
2.分析两种模式的高速公路对城市建成区的影响,可知
A.甲模式不占用城市建成区地
B.乙模式需要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
C.甲模式对城市建成区景观与环境的影响比乙模式大
D.乙模式对城市建成区内部交通联系的影响比甲模式大
3.从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关系的动态变化看,可推断
A.城市化初期,高速公路遇到城市时一般会采用甲模式
B.随着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展,乙模式有向甲模式演变的趋势
C.在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甲模式会消失
D.大城市发展到成熟期,不会同时存在甲模式和乙模式
三、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
问题4.商业网点的分布一般是遵循“市场最优”原则,说出大城市的商业区(或CBD)的分布规律及原因。
也有很多商业网点的分布是遵循“交通最优”原则,多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请分析其原因。
问题5.填表比较交通运输对山区和平原区商业网点密度和分布的不同影响。
区域 山区 平原 密度 成因
问题5.填下表,比较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位置的影响。
城市的商业区 城市边缘的超级市场 分布特征 市中心的 。 市区 或高速公路沿线 优势条件 人口 ,交通便捷 高速公路的建设,城市郊区 的形成 遵循原则 问题6.集镇是在交通要道上发展起来的,交通线路的改变也常会引起集镇的繁荣或衰落。有的集镇因位于河道航运的终点而商业繁盛。当险滩被清除后,商业逐渐衰落。请分析原因。
【课堂探究】
5.读P85《案例3》,讨论归纳不同时期北京商业中心变化与交通发展的关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