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登岳阳楼》(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同步教学说课稿专辑(统编版必修下册).docx

发布:2025-02-10约3.55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登岳阳楼》(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同步教学说课稿专辑(统编版必修下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登岳阳楼》(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同步教学说课稿专辑(统编版必修下册)

1.教材章节:统编版必修下册第四单元第8课

2.课程主要内容:本课以杜甫的《登岳阳楼》为载体,引导学生领略古代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通过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引导学生掌握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一是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品读《登岳阳楼》,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提升审美情趣;二是文化理解与传承,引导学生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三是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四是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探究诗歌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进入高一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能够辨识常见的文言字词,理解基本的文言句式。他们对古典诗词有一定的兴趣,能够欣赏一些简单的诗歌,但对于深层次的艺术手法和思想内容理解有限。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高一学生对古诗文学习普遍保持较高兴趣,他们善于观察和思考,能够通过自主学习获取知识。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倾向于通过视觉和听觉来学习,如通过诗歌朗诵和观看相关视频来加深理解;另一部分学生则更喜欢通过文字分析来深入探究诗歌的内涵。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登岳阳楼》的学习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对生僻字词的理解困难,以及对诗歌中蕴含的哲理和情感把握不准确的问题。此外,由于缺乏对诗歌背景的了解,学生可能难以把握杜甫的创作意图和诗歌的艺术特色。因此,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背景,并结合注释和翻译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备有统编版必修下册教材,包括《登岳阳楼》的相关内容。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如岳阳楼实景图片,以及杜甫画像,以增强视觉感受;同时,收集与《登岳阳楼》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背景。

3.教学工具:准备白板或投影仪,用于展示诗歌文本、注释、译文和教学设计图表。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以便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确保教室安静,便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诗歌鉴赏。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岳阳楼实景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岳阳楼的宏伟与壮丽,激发学生对古建筑的兴趣。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何杜甫会创作《登岳阳楼》这首诗?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学生回答:教师简要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登岳阳楼》。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诗歌背景介绍(5分钟):介绍杜甫生平及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创作此诗的时代背景。

2.诗歌内容分析(10分钟):

a.诗歌结构分析:讲解诗歌的起承转合,让学生了解古典诗歌的结构特点。

b.诗歌意象分析: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楼”、“水”、“山”等,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c.诗歌情感分析:讲解诗歌中蕴含的忧国忧民情怀,让学生感受杜甫的爱国之情。

3.诗歌艺术手法分析(5分钟):

a.对仗工整:讲解诗歌中的对仗手法,如“楼船夜雪,铁马冰河”等。

b.借景抒情:讲解诗歌中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如“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等。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诗歌背诵:让学生背诵《登岳阳楼》,巩固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2.诗歌翻译:让学生翻译诗歌中的重点句子,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3.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杜甫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强调诗歌中蕴含的忧国忧民情怀。

3.提问:诗歌中的哪些意象让你印象深刻?

4.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意象,如“楼”、“水”、“山”等,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提问:如何理解“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句话?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讲解这句话的意境和艺术手法。

3.教师提问:杜甫为何会创作《登岳阳楼》这首诗?

4.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强调诗歌的时代背景和诗人情感。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

1.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境美和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

2.拓展: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杜甫的诗歌,了解其创作风格和思想内涵。

教学时长:45分钟

备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