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滨海学院专业培养方案制定修订办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青岛滨海学院专业培养方案制定修订办法
专业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完成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纲领性文件和组织教学过程的具体依据。为实现学校中长期发展目标,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切实提高我校专业建设水平,结合我校专业培养方案的研讨情况,现将修订专业培养方案的意见公布如下:
一、总体要求
1、培养目标应准确、务实,符合我校人才培养的规格和特色。
2、格式规范,模版统一。对通识课程由教务处统筹安排,分学期合理开设。
3、专业培养方案完善的重点是课程设置,要与社会需求有机结合,基于职业能力培养设置相应课程。专业负责人要组织教学团队成员认真研究、讨论,并征求企业高管意见。
4、精炼课程,对于内容有重合的课程应予以合并。
5、控制学时数,可设置短学期课程,8-10周完成,计0.5-1学分;或设置3学时/周、5学时/周课程,在14、15周结束课程。
6、各专业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要明确列出实践环节课程(实验、实训、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专科要突出实训课内容。
7、卷二实践考核方案的改革应在专业培养方案中有所体现。
8、每个专业均须明确规定专业核心课,专业核心课以*标记。专业核心课卷一、卷二均取得60分以上,方可取得该课程学分。
9、增加“附加学分”,包括创新学分、讲座学分。(在教务处提供的模版中统一加入)
10、专科增加“取得该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或外语等级考试证书”的具体要求,如中级物流师证、数控操作员证或国际日语一级等。
11、本科增加“指导性专业教学计划进程表”。
12、根据师资情况,专业选修课适当控制数量。
13、2010级培养方案、教学大纲一经完善后,要基本稳定。如确需调整课程,需书面申请,经教务处批准后方可变更。
二、格式要求(以教务处提供的模板为准,直接套用即可)
1、标题统一为“××专业培养方案”, 黑体、三号、加粗、居中。第二行的“学科门类、专业代码、授予学位”等内容为宋体、小四、加粗、居中。第三行“(从2010级开始执行)”为宋体、五号、居中。
2、页面设置上边距2.5cm,下边距、右边距都是2cm,左2.5cm,A4纸,竖向。正文汉字统一为宋体、五号,英文统一为Times New Roman格式、五号,数字统一为Tahoma格式、五号。
3、“四、主要课程”,要精心选择最重要的课程,控制在10门左右。
4、专业知识教育层面课程包括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专业必修课含专业核心课(以*标记)。新开设课程由教务处提供课程编号和课程英文名称。
三、注意事项
1、对于单独设置的实践课程,要与理论课程分开,在培养方案中安排在具体某一学期内,设置一个课程号、赋学分,期末单独考核,给出学分和学绩。
2、理论课程的学分与学时对应关系为1学分/24学时;实践类课程,一般以24学时计0.5学分(可以是约数);集中实践的课程每周0.5学分,按照24学时/周计算。
3、若有集中实践的课程,安排到某一具体学期内后,该学期的教学周数会相应减少,例如:金工实习,1周,0.5学分,学生在第三学期需要停课去参加专业实习,则第三学期的教学周数为17周,其它课程的学时数会相应减少。若某一课程的实践环节不是集中实践,则按照学时数来计算,例如: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24学时,0.5学分。
4、原则上,本科毕业实习4周,3学分;毕业设计10周,8学分;专科毕业实习6周,4学分;毕业设计6周,4学分。
5、本科专业课内教学总学时控制在2700-2800学时左右。本科实践学时,人文社科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时的15%,理工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时的25%。专科三年制专业的课内总学时一般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0%学校要求压缩部分理论课学时,本科理工类总学时一般控制在2600学时以内,经管外语类总学时一般控制在2500学时以内;专科理工类总学时一般控制在1700学时以内,经管外语类总学时一般控制在1600学时以内。工业工程社交礼仪
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