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第二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心肌生理特性.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二)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 1.浦肯野细胞的动作电位及离子基础 窦房结:P细胞是窦房结的起搏细胞,为慢反应自律细胞,跨膜电位特点如下: ①最大复极电位(-70mV)和阈电位(-40mV)小于浦氏细胞(分别为-90mV和-60mV); ②0期去极化幅度小(70mV),速率慢(10V/s), 时程长(7ms); ③无明显复极1期和2期; ④ 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0.1V/s)快于浦氏细胞(0.02V/s); (2)窦房结细胞AP的离子基础 (1)有效不应期 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 绝对不应期 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 从0期开始→复极至-55mV,兴奋性为0 局部反应期 local response period 从-55mV→-60mV,强刺激产生局部反应 (2)相对不应期 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从-60mV→-80mV,兴奋性有恢复正常 (3)超常期 supranormal period 从-80mV→-90mV,兴奋性正常 2.心肌动作电位与心电图的关系 心房: 心房去极化对应于P波; 心房复极化对应于PR段,并部分重叠于QRS波; 心室: 心室0期去极化对应于QRS波; 心室平台期对应于ST段; 心室3期复极对应于T波; 动作电位记录的是单细胞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 心电图记录的整个心脏的生物电变化,是心肌细胞膜外电位在体表的综合反映。 (2)生理因素 ① 0期去极化速度快、幅度大: 局部电流形成快,强度大→传 导快; ② 邻近部位膜兴奋性低,传导慢: 如邻近部位膜最大复极电位与 阈电位差距增大时或处于有效 不应期时。 四、体表心电图elecrocardiogram,ECG1.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生理意义 .08~.11s 0.25mV .12~.20s .05~.25s,0.1~0.8mV .06~.10s 心房AP 心室AP * * 第二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心肌生理特性: 兴奋性(excitability) 自律性(autorhythmicity) 传导性(conductivity) 收缩性(contractility) Bioelectric activity of the heart 心肌细胞分类1、根据功能及生理特性不同,分: ①工作细胞 working cell: 富含肌原纤维,主要执行收缩功能。 例如 心室肌细胞 心房肌细胞 有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无自律性。 ②自律细胞 rhythmic cell: 含肌原纤维少或缺乏,主要功能是产生 和传导兴奋,控制心脏的节律性活动。 例如 窦房结P细胞 浦肯野细胞 有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无收缩性。 2、根据生物电活动尤其AP的0期除极速度 不同,分: (1)快反应细胞: ①快反应非自律细胞:心房肌细胞和心 室肌细胞 ②快反应自律细胞:心房传导组织;房室 束和浦肯野纤维细胞 (2)慢反应细胞: ①慢反应自律细胞:窦房结细胞;房结区 和结希区自律细胞 ②慢反应非自律细胞:结区细胞 一、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心脏各部位不同类型的心 肌细胞的动作电位。 心脏各部分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 房室束 (一)工作细胞 的跨膜电位 及其形成机制 iNa+ iCa2+ iK1 iK1 iK ito 1.静息电位 Resting potential =-90mV 主要是K+外流形成(Ik1通道)。 另有少量Na+内流和生电Na+泵活动2.动作电位 Action potential (1) 去极化过程: 0期:由-90→+30mV左右,持续1~2ms, Na+内流引起,该钠通道为电压门控快通 道,阈电位约为-70mV,其开放与失活均 快(阈电位开放,持续1ms,0mV开始失活) 此类细胞称快反应细胞。 此类电位称快反应电位。 (2) 复极化过程:历时200~300ms 1期(快速复极初期):由+30→0mV左右, 历时10ms。0期和1期合称锋电位 (spike potential) 由Ito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