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编简明东方文学 第六章 现代文学(下).ppt

发布:2022-11-17约2.02千字共3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第六章 现代文学(下) 第一节 普列姆昌德 ○印度小说家普列姆昌德的生平和创作 ○长篇小说《戈丹》的故事梗概、人物形象、思想意义和艺术特点 ○普列姆昌德在文学上的贡献 ○普列姆昌德与中国 一、普列姆昌德的生平和创作 (一)早期生活和创作 (二)中期生活和创作 (三)晚期生活和创作 二、《戈丹》 《戈丹》是普列姆昌德长篇小说方面的代表作品,标志着他在文学创作上所达到的最高成就。 (一)《戈丹》的人物形象 在这部小说里,作者刻画了以何利及其妻子丹妮娅为代表的农民形象, 同时也刻画了莱易老爷等上层人物形象。 (二)《戈丹》的思想意义 这部小说反映的是20世纪30年代的印度社会生活。 (三)《戈丹》的艺术特点 这部小说在艺术表现方面也具有鲜明的特点,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 三、普列姆昌德在文学上的贡献 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为印地语和乌尔都语文学开辟出一条为民族独立运动和为被压迫人民服务的道路。他反对当时文坛上存在的颓废倾向和神秘倾向,坚持现实主义方向,认为文学的基础是生活,文学必须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必须反映现实存在的矛盾和斗争。 四、普列姆昌德与中国 普列姆昌德关心中国的命运,关心中国人民的命运。 ○黎巴嫩诗人和作家纪伯伦的生平和创作 ○散文诗《先知》的故事梗概、内容举要和特点 ○《沙与沫》简介 ○纪伯伦与中国 第二节 纪伯伦 一、纪伯伦的创作 纪伯伦的文学创作活动大致可以1911年定居纽约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创作以小说为主,几乎都用阿拉伯文写成;后期创作以散文和散文诗为主,其中有的用阿拉伯文写成,有的用英文写成。 二、《先知》 《先知》被誉为纪伯伦散文诗创作的顶峰之作,也是纪伯伦呕心沥血之作。 (一)《先知》的内容举要 (二)《先知》的特点 三、《沙与沫》简介 除《先知》外,《沙与沫》也是知名度很高的散文诗集。《沙与沫》是一部短诗集,近似格言集。在这部诗集里,作者表达了对美、爱情、友谊、艺术、生活和思想等问题的精辟见解。 四、纪伯伦与中国 纪伯伦生前在美国曾经接触过中国人,并且多次在书信和文章里谈到过中国和中国文化。 ○埃及小说家迈哈福兹的生平和创作 ○《宫间街》等长篇小说三部曲的故事梗概 ○《宫间街》的人物形象、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迈哈福兹与中国 第三节 迈哈福兹 一、迈哈福兹的创作 刚离开学校时,迈哈福兹曾经一度彷徨于哲学和文学之间,后来终于选择了文学,并且决定主要采用小说这种创作形式。 他的小说创作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一)第一个时期 (二)第二个时期 (三)第三个时期 二、长篇小说三部曲《宫间街》、《思宫街》和《甘露街》 这三部作品写的是1917年到1944年开罗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演变,并且通过这个家庭面貌的变化反映埃及社会面貌的变化。 (一)《宫间街》的人物形象 以第一部《宫间街》为例。在这部小说里,作为一家之主的艾哈迈德处于中心地位。他是一个中等商人,经营一家杂货店,所得利润不仅足以维持全家生计,而且还有余额供他吃喝玩乐。他是一个典型的两面派。 (二)《宫间街》的思想内容 《宫间街》通过艾哈迈德一家反映了埃及现代史上一个重要时期的面貌,其中既有具体的家庭生活场景,又有广阔的社会风情画面。 (三)《宫间街》的艺术特色 作为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小说,《宫间街》在选取典型场面、刻画人物形象和表现人物关系方面特别出色。 ○尼日利亚作家索因卡的生平和创作 ○两幕剧《森林之舞》的故事梗概、表现因素、思想意义和艺术创新 ○索因卡与中国 第四节 索因卡 一、索因卡的创作 在英国皇家剧院工作期间,索因卡写出了自己的第一批剧本——《沼泽地居民》(1958)、《新发明》(1959)和《狮子和宝石》(1959)等。 二、《森林之舞》 两幕剧《森林之舞》是索因卡20世纪60年代初完成的一部杰作,在他的戏剧创作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森林之舞》的表现因素 (二)《森林之舞》的思想意义和艺术创新 三、索因卡与中国 索因卡是中国读者最熟悉的尼日利亚作家之一。近年以来,他的许多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