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六章辩证(教案).doc

发布:2016-08-18约3.13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程名称 中医护理学 班级 10级大专 专业、层次 护理 教师 专业技术职务 授课方式(大小班) 小班授课 学时 4 授课题目(章、节) 第六章:辩证 基本教材主要参考书 中医诊断学 教学目的: 掌握:八纲辩证的概念及内容; 熟悉: 脏腑辩证。. 教学内容: 第六章:辩证 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讲解。 教学重点、难点:脏腑辩证 重点:八纲辩证的概念及内容。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时间分配 第一节,概述 1、八纲的概念: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2、八纲辨证的概念:是医生对四诊所收集的病情资料,运用八纲进行综合分析,从而辨别病变部位的浅深、疾病性质的寒热、邪正斗争的盛衰和病证类别的阴阳,归类为八类证侯。 第二节八纲辩证的内容 一、阴阳辩证 (一)阴阳是辨证的纲领 1,阳 证: ⑴凡见兴奋,躁动,亢进,明亮等表现的表证,热证,实证; ⑵病邪性质为阳邪致病,病情变化较快。 2,阴 证: ⑴抑制、沉静、衰退,晦暗等表现的里证、寒证,虚证; ⑵病邪性质为阴邪致病,病情变化较慢。 阴阳是证候分类的总纲,是辨证归类的最高纲领。 (二)阴阳辩证的特定内容 主要的诊类有阳虚证、阴虚证、阴盛证、阳盛证、亡阳证、亡阴证。 1、阴盛证 (1)概念:指寒湿等阴邪侵袭人体所致的实寒证候. (2)临床表现:恶寒喜暖、四肢不温或冷痛等. 2、阳盛证 (1)概念:指阳热之邪侵袭人体所致的实热证 (2)临床表现:壮热恶热、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等。 3、亡阳证 (1)概念:体内阳气极度消耗以致阳气欲脱的危重证候. (2)临床表现:以四肢厥逆、肌肤不温等为特点. 4、亡阴证 (1)概念:指阳液严重耗伤而将枯竭的危重证候. (2)临床表现:身体灼热、虚烦躁扰、面色赤、恶热等. 二、表里辩证 表里是辩证病位外内深浅的一对纲领。 表里的一般划分: 皮毛、肌腠、经络——表,轻浅 脏腑、骨髓——里,深重 病势: 由表入里——势进 由里出表——势退 (一)表证 1、概念 是六淫、疫气、虫害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卫气)抗邪所表现轻浅证候的概括。 多见于外感病初期 2、特点 起病急,病情轻,病程短,有感受外邪的因素可查。新起恶寒,发热并见,内部脏腑症状不明显。 3、病机 外邪客于皮毛肌腠,阻遏卫气的宣发。 4、临床常见的证型 风寒束表证、风湿遏表证、燥邪犯表证、暑湿袭表证、风袭表虚证。 5、发展趋势 一般可较快治愈;也可成为里证或半表半里证。 (二)里证 1、概念 泛指病变部位深入于里,由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 所反映的证候。 常见于外感病中、后期或内伤病。 外邪不解,病邪传里,形成里证 2、病因病机 外邪直接侵犯脏腑,即“直中” 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等,直接损伤 脏腑或气机失调等受病。 3、特点 起病可急可缓,病情重,病程长 无新起恶寒发热并见,以脏腑症状为主。 4、证候类型 里寒证,里热证,里实证,里虚证。 (三)半表半里证 1、概念 指外感病邪由表入里或有里出表的过程中,邪正分争,病位处于表里之间、进退变化之中所表现的证候。 2、特点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脉弦等。 (四)表里证鉴别要点 ? 表 证 里 证 半表半里 寒热 发热恶寒并见 发热不恶寒或但寒不热 寒热往来 内脏 及其它症状 头身疼,鼻塞,喷嚏等,内脏症状不明显 内脏证候如咳喘心悸,腹痛,呕泻等 胸胁苦满 舌苔变化 不明显 多有变化 不明显 脉 多浮脉 多沉脉等 多弦脉 三、寒热辨证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一对纲领。寒证是一组以寒象为主的症状; 热证是一组以热象为主的症状。 寒证与热证是对疾病本质的判断,而恶寒、发热是具体的症状。 (一)寒证 1、概念:感受阴寒之邪,或阳虚阴盛所表现的证候。 2、分类:表寒证、里寒证、虚寒证、实寒证。 3、临床表现:恶寒或畏寒喜暖,面色咣白等。 (二)热证 1、概念:是感受火热之邪,或阴虚阳亢,人体的机能活动亢进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