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六章教案12.doc

发布:2017-04-09约1.74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初二学年人防教育学科备课记录 授课时间 主备教师 刘而然 组长签字 课 题 第六章 自然灾害及其防护 讲课教师 刘而然 课堂环节 内 容 备 注 目标导学 知识目标:自然灾害及其防护简述 6.1 地震及震后的救护 6.1 地震及震后的 一、什么是地震 二、地震种类 三、震级和烈度 四、家庭防震应急准备 五、地震伤害的自救互救 6.2 暴雨及其防护 一、什么是暴雨 二、暴雨危害的防护措施 由两位学生导读 教学目标,教师指出重难点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适时点拨 分组展开,注重评价 适时引导,重点点拨,突破难点 利用个小题,分组进行,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将知识归纳提升 自主学习 阅读65------70页 1.什么是地震 2. 地震的种类 3. 震级和烈度 4.家庭防震应急准备 5.暴雨及其防护 新课 6.1 地震及震后的救护 一、什么是地震 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引起的地球表面的震动叫地震。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像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地震的种类 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分为五类: 1.构造地震 2.诱发地震 3.火山地震 4.火山地震 5.塌陷地震 构造地震: 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 地震的90%以上。 火山地震: 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 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塌陷地震: 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 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发生在溶洞 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 诱发地震: 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 震。仅仅在某些特定的水库库区或油田地区发生。 人工地震: 因人为因素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 成的振动。 震级和烈度 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都是衡量地震大小的标准。 震级与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有关。一次地震的震级只有一个震级每增加一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则增大30倍左右。 烈度代表地震对地面破坏或影响的程度。烈度的大小,受震级大小、震源深浅、离震中远近、地面状况和地层构造等因素的影响。 家庭防震应急准备; 检查并及时消除家庭不利防震的隐患。检查和加固住房,对不利于抗震的房屋要加固,不宜加固的危房要撤离。 合理放置家具、物品。固定好高大家具,防止倾倒砸人,牢固的家具下面要腾空,以备震时藏身;家具物品摆放做到“重在下、轻重上”,墙上的悬挂物要取下来成固定为,防止掉下来伤人;清理好杂物让门口、楼道畅通;阳台护墙要清理拿掉花盆、杂物;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要放在安全的地方。 准备好必要的防震物品。准备一个包括食品、水、应急灯、常用药品、绳索、口哨等在内的家庭防震包放在容易取到的地方。 随身带好身份证、信用卡、保险卡、家庭成员名单、重要文件和资料等。 四、地震伤害的自救互救 1.自救 地震中被埋废墟下的人员,应注意采取以下自救措施: (1)保持镇静,鼓起求生勇气,消除恐惧心理,感知自己被伤害的情况,尽快想办法脱离险境。 (2)应注意用手帕、衣服和衣袖等捂住口鼻,防止被烟尘呛闷窒息。 (3)被埋压人员不能自我脱险时,要设法将手脚挣脱出来,清除压在自己身上的物体, 6.2 暴雨及其防护 一、什么是暴雨 暴雨是指在短时间内出现的大量降水。气象部门为做好暴雨分析和服务,规定24小时内降水量在50毫米以上的雨为暴雨安其降水强度大小又分为三个等级,即24小时降水量在50—100毫米的称暴雨;在100---200毫米的称大雨。 1.暴雨形成的条件。 (1)要有充肺的水汽。对流层下部饱和层要厚,而且要有资源不断的水汽供应。 (2)要有强烈的上升气流。 (3)降水持续时间长。 教学反思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