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13课《朱德的扁担》第1、2课时主备:张娟.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施教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13. 朱德的扁担
共几课时
2
课
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18个生字,其中10个一类字能在田字格中正确美观地书写,8个二类字能熟练认读。理解“坚守”“围攻”“会师”等词语。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初步尝试把握课文大意,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资源
教学课件、生字卡片、课文插图
预习设计
1.读准生字的音,书空生字的笔顺,完成描红,生字组词2个。
2.搜集朱德同志的资料,了解故事的时代背景。
3.读熟课文,标好段落,思考课文讲了朱德的什么事情?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板块一:走进课文(6分钟)
1.认识朱德
2.学写“朱”。
3. 学生交流预习作业2:
搜集来的朱德同志的资料,谈谈对朱德的了解。
朱德爷爷与毛主席、周总理一样,是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他当过红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深受人民的爱戴。大家亲切地称他为“朱德同志”。
理解同志的意思。
4.认识朱德的扁担
读准“扁担“
了解扁担作用
人们用扁担挑水、挑粮食,所以可以说挑“一担粮食” “一担水” 。
6.齐读课题
板块二:初读课文(10分钟)
任务驱动
学习单一
1.根据拼音自由朗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或者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读顺。
2.小组讨论: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为了 , (谁)和战士们一起 的故事。
3.学习时间:5分钟。
预设
为了坚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朱德和战士们一起到山高路陡、距离遥远的茅坪挑粮食的故事。
板块三:精读第一、二自然段(14分钟)
1.图文结合
理解“会师”
2.看图,体会心情
大家心情怎么心情怎么样?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大家很高兴,有一个战士都举起了手中的枪。
○他们在挥舞着红旗。
○他们都笑了,露出了牙齿。
○毛泽东和朱德同志紧紧地握住了手。
读好“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同志会师了。”
3.读第一自然段第二句,理解“围攻”“坚守”
学习一组反义词:守——攻
读好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
“红军要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
用因为……所以……来说说这句话。
板块四:学写生字(10分钟)
记住字形
学生描红。评价交流。
一、导入课文。
1.在《要好好学字》这篇课文中,我们认识了谁?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位和毛主席同时代的伟大领袖。
2.课件出示朱德像。小朋友们,认识他是谁吗?请教室里姓朱的同学领大家一起写。(板书:“朱德”)指名认读指导
3.关于朱德,你知道些什么呢?请你简单地介绍介绍。
教师相机简介朱德:
教学同志。记住“志”:红军战士心连心,大家互相称同志。连起来读:朱德同志。(亲切一点,崇敬一点)
4.(出示:扁担图片)认识这是什么吗?(板书:扁担dan)指名读。“担”在这里是轻声,谁来准确地读一读????????????????????
人们常常用扁担来干什么?
(出示朱德挑粮的图片)
5.这根扁担可不是普通的扁担,现在珍藏在军事博物馆里呢。为什么呢?仔细看看,上面写了什么?(放大出示:朱德记),“记”在这里作记号,标志的意思。现在你知道这根扁担的主人是谁吗?
6.指名读课题
课文写了朱德的什么?谁来读课题告诉老师?
课文介绍了谁的扁担?
课文介绍了谁的什么?(齐读课题)
朱德和扁担之间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感人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出示学习单一
2、交流
三、精读第一、二自然段
1. 这个故事发生在江西的“井冈山”。(课件出示,教学“冈”) 井冈山周围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势险要。(简笔画)1927年,毛主席带领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上井冈山,与毛主席的部队会合了。看,两支部队会合在一起了,战士们是多么高兴啊,他们跳啊,叫啊……多么兴奋!(课件出示会师图)就是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哪个词语?(“会师”)指导读好会师。(革命的力量壮大了,大家多么高兴啊!)
2.指导看图:现在这儿这儿有了两支部队,人数——增多了;力量更——强大了。大家心情怎么心情怎么样?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是呀,大家多开心啊!让我们也高兴地读出这句话。(出示,指导读好)
会师后不久就把这两支队伍整编成立了“红军”,朱德任红军最高指挥官——军长。
3.引读第一自然段第二句。此时,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
红军在山上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