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论工程项目代建制管理模式论文.docx

发布:2018-02-22约5.04千字共1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传统的管理模式开始暴露出许多的弊端,代建制就是作为一项改革投资管理的建设实施方式而出出现和发展起来的,代建制是我国一个新生事物。工程项目代建制管理模式在中国起源于厦门,目前中国各地正在进行代建制试点。2004年7月16日,国务院的《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以官方文件明确认可了工程项目代建制管理模式。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首先阐述了作为我国代建制的起源、项目代建制的形式与内容,详细的介绍了项目代建制的运作与实施和项目代建制的作用,最后介绍了项目代建制模式在我国建设领域的应用实践。关键词:管理模式;代建制;建筑工程管理绪 论随着社会建筑的发展,我国近年来兴起项目代建制管理模式。代建制是一种由项目出资人委托有关相应资质的项目代建人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监理、施工等全过程进行管理,并按照建设项目工期和设计要求完成建设任务,直至项目竣工验收后交付使用人的项目建设管理模式。1.我国代建制的起源我国代建制模式起源于厦门,从1993年开始,厦门市在深化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针对市级财政性投资社会事业建设工程管理中“建设、监督、使用”多位一体的弊端,以及此导致工程项目难以依法建设和其他问题,通过采用招标或直接委托等方式,将一些有实力的专业公司,由这些公司代替业主对项目实施建设,并在改革中不断对这种方式加以完善,逐步发展成为现在的项目代建制。2.项目代建制的形式与内容2.1 委托代理合同“项目业主”(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制定的某部门)或新设立具法人资格的“项目法人”作为委托方,与采用招投标方式选定代建单位(受托方)签订“代建合同”。2.2 指定代理合同由政府投资主管部门采用招投标方式选定代建单位,该代建单位(代理人)与使用单位(被代理人)签订“代建合同”。2.3 三方代建合同政府投资管理部门与代建单位、使用单位签订“三方代建合同”。但是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和需要,主要又分为两种代建形式。第一种是全过程代建,即代建单位根据批准的项目建议书,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开始介入,负责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建设实施至工程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全过程由代建单位设计概算这一阶段,由代建单位按批复的设计概算自主地对项目从开工建设到竣工验收整个过程进行组织管理。现阶段大部分采用两阶段代建运作模式。具体内容为建设单位即法人负责提出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标准和使用功能、编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办理立项、规划等报批、初步设计及项目相关的土地、环保消防等的报批,参与项目设计、施工、监理、招标、负责做好资金筹措和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代建单位负责:办理施工许可证、施工图纸审核和工程实施中的有关手续、组织工程监理、施工和材料设备采购的招标工作,工程相关合同的相谈和签订工作,对合同进行全过程管理、组织工作中间验收和交工验收并按照国家规定实行终身负责制,审核签证工程进度报表及进度拨款意见,按进度要求上报年度资金计划并按月上报工程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编制工程决算并负责工程竣工和相关资料的整理。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建设单位和代建单位的分工比较明确,可操作性强,前期工作开展较为顺利,强化了建设单位的地位和作用,监督作用强。缺点是:代建单位的作用有所淡化,没有完全发挥其代建功能。采用哪一种代建形式没有具体规定,由投资人或业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身管理的代建形式,但代建管理的实质是明确的、一致的,那就是通过委托有管理经验和经济实力的代建单位,通过对建设项目专业化管理,提高政府投资建议项目的建设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3.项目代建制的运作与实施3.1 项目提出根据使用单位建设发展的需要,使用单位先提出项目需求,自行或委托编制项目建议书,按程序报发展改革部门审批。3.2 项目明确发展改革部门在综合规划等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批复项目建议书,并确定该项目实行代建制及其代建方式。3.3 代建人资质初审按相关的规定,代建人应具有以下的资质要求:1、代理人应具有甲级监理单位资质、前期拆迁资质和招标代理资质。2、具有5年以上工程管理资历,承担过三项以上投资总额在5亿以上的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3、代建人的注册资金应大于500万元,从事投资额5亿至10亿的,其注册资金部小于1000万元;超过10亿时,注册资金应不小于2000万元。4、代建人的主要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应有具有高级职称的在职人员担任,应有工程建设实践经验和组织、协调能力或负责管理过一个以上投资总额5亿以上的工程建设项目。5、代建人应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在职人员不少于50人,其中,主要专业的在职高级工程师不少于15人,高级经济师不少于1人,注册造价师5人。注册结构工程师2人,注册监理工程师7人,承发包代理资格的人员不少于3人;并具有较强的审查设计、审核概预算,对工程质量安全质量进行直接监理的能力。3.4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