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 *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阅读交流:建国初期的外交环境 新中国的策略选择: 敌视政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 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 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华政策 帝国主义势力削弱,社会主义力量增强 美国推行霸权政策,形成战后两极格局 国际环境 巩固政权、保卫和平 捍卫主权、打破封锁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友好,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视听体会: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 再请客” “一边倒” 中国必须独立,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做主,自己来处理,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 ------ 毛泽东 合作探究: 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从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认识? 旧中国反动政府实行屈辱外交政策,新中国人民政府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弱国无外交,落后必遭挨打;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提高综合国力,捍卫国家主权,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 1949年10月2日,中苏建交。 毛泽东、周恩来亲笔签署新中国第一份国书。 史实感知:建国初期的外交进展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 史实感知:建国初期的外交进展 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史实感知:建国初期的外交进展 新中国成立初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17个国家 1.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1949年10月3日 2.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4日 3.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1949年10月5日 4.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6日 5.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6日 6.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1949年10月6日 7.波兰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7日 8.蒙古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16日 9.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1949年10月27日 10.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 1949年11月23日 11.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1950年1月18日 12.印度共和国 1950年4月1日 13.瑞典王国 1950年5月9日 14.丹麦王国 1950年5月11日 15.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1950年6月8日 16.瑞士联盟 1950年9月14日 17.芬兰共和国 1950年10月28日 有效信息提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形成过程 具体内容 历史意义 感知记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中印谈判中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6月,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两国总理共同倡导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尼赫鲁在机场欢迎周总理总理 感知记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相互尊重主权 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二战后,某国外交大事件(部分): 1950年,操纵联合国,组成“联合国军”,发达侵略朝鲜的战争; 1961年,扶植南越政权,发动越南战争; 1898年,借口“保护该国侨民生命财产安全”,武力占领巴拿马; 1992年,打着“人道主义援助”的旗号,入侵索马里; 19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