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建国初期农村整党考察》.doc

发布:2017-01-18约1.11万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建国初期农村整党考察 熊秋良   [摘要] 革命胜利推动了国家政治、经济的整体变化,为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展带来了广阔的空间。但党的领导力和控制力则在新时期受到了挑战,农村整党就是党应对这一考验的重要举措。农村整党过程中体现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以及反对富农党员、树立榜样、组织内清理整顿等做法,都鲜明地指示出中共建立一个新社会的理想和要求。 [关键词] 农村整党;集体主义;富农党员 建国初期,随着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国家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在农村,将农民的个体经济改造为集体化合作经济,是建国初期党领导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它的实现离不开党对农村经济和社会组织重组的领导,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通过1952~1954年的整党,将自身组织的建设与农村社会经济的改组紧紧地捆绑在一起,鲜明指示出中共建立一个新社会的理想和要求。 一、集体主义:思想教育的价值符号 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准则,是伴随着无产阶级的解放运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而提出的,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就继承了马恩列斯关于集体主义的思想,把集体主义作为党的政治原则、组织原则和行动原则。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随着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集体主义不仅是党的组织、政治要求,也成为共产党员道德的基本准则和价值取向。在改造农村社会和推行农村互助合作的集体化大生产过程中,对集体主义的认同自然成为农村基层党员教育的内在要求。 建国初期随着农村经济恢复和发展,摆在农民面前有两条不同的道路:一条是小生产农民自发的资本主义趋势,这条道路是农民们所熟悉的;另一条道路是在党的领导下,把农民组织起来,发展合作互助,有步骤地引导农业经济走向集体化。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说过:“在农民群众方面,几千年来都是个体经济,一家一户就是一个生产单位,这种分散的个体生产,就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而使农民陷于永远的穷苦。克服这种状况的唯一方法,就是逐渐地集体化,而达到集体化的唯一道路,依据列宁所说,就是经过合作社。”但这条道路是农民们所不熟悉的。由于不了解发展互助合作对发展和扩大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广大农村党员对党的农村政策曾产生了错误的认识。一部分农村党员认为:“生产发展了,农民生产的困难已经克服,农民可以单干了,互助可以不要领导。”一些党员干部在宣传中说:“自愿联组,三马也行,两马也行,单干也行,雇人也行。”从而使农村经济的发展走上与党的愿望相背离的道路。 与建国初期土地改革比较,农业互助合作的集体化道路的建立更为复杂。它不仅要改变土地所有权,而且是生产制度上的变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1952冬开始了农村的全面整党。整党的第一步就是对广大农村党员进行思想教育,《人民日报》曾明确指出,“在整党工作干部的领导思想上,必须明确认识整党是全体党员自我思想改造运动”。其思想改造的重点是对农村党员进行阶级教育,即进行集体主义、共产主义教育,并结合党的农村政策,树立党员走互助合作新道路的思想。根据中央的部署,对农村党员进行思想教育主要是围绕刘少奇在党的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党员八项标准展开。即:1、每个党员必须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是工人阶级先进的有组织的部队。2、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的,是要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制度。它现在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将来要为工业国有化、农业集体化,即为转变到社会主义制度而斗争,最后要为实现共产主义制度而斗争。一切党员必须具有为彻底实现党的这些目的而坚持奋斗的决心。3、每一个共产党员,必须下定决心,终身英勇地坚持革命斗争。4、一切共产党员的斗争和工作必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切实执行党的决议,严格遵守党的纪律。5、一切党员必须把人民的公共利益,即党的利益,摆在自己私人的利益之上,党员的私人利益必须服从人民的即党的公共利益。一切自私自利的人,不肯为人民的公共利益而牺牲自己利益的人,都不能作共产党员。6、每一个共产党员,应该经常地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检讨自己工作中的错误和缺点,并及时地加以纠正。7、一切党员必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8、一切党员,必须努力学习,使自己懂得更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使自己的觉悟更加提高。 带领广大农民经过互助合作,走集体化道路,是党领导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这就要求广大农村党员不仅要积极拥护它,而且还应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带领群众在这条道路上前进。因此,在对农村党员进行八项标准第一、二项教育中,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最终目的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两条道路联系起来,不仅要使广大农村党员了解党的农村政策和农村经济发展方向,了解集体主义、共产主义美好远景,而且要使他们从切身体验中树立集体主义、共产主义的人生观,保持为实现合作化、集体化道路而奋斗的热情,并坚定走互助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