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ppt课件_8.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触目惊心的数字;病毒性肝炎概况;甲、乙、丙、丁、戊
五型肝炎病毒是病毒性肝炎的致病因子。; 1、HAV — 单股线状RNA 抗HAV-IgM 免疫电镜2、HBV — 不完全环状双股DNA 亚型:adr adw ayr ayw 抵抗力很强 :对热、低温、干燥、 紫外线及一般浓度的消毒剂均能耐受。 ;HBV抗原抗体系统;HBV分子生物学标记;乙型肝炎病毒示意图;;HBV病毒基因组结构及编码蛋白;;Pre-S1;DNA多聚酶;溶解;HBsAg 被膜;慢性乙肝感染的自然史;; 病人
存活率
(%);慢乙肝的病情发展;3、HCV---单股RNA
抗HCV-感染的标志、
HCVRNA-是病毒感染和复制的直接标志。
4、HDV---单股环状RNA
HDAg、抗HD、HDVRNA
(HBVM+)
5、HEV---单股RNA
抗HEV、HEVRNA免疫电 镜
6、其他病毒:HGV、TTV、SENV;;;HBV 和 HCV 特点;传染源: ???者、隐性感染者--甲肝、戊肝 患者、病原携带者--乙、丙、丁肝传播途径: 消化道传播--甲、戊肝 密切接触、血液血制品及针刺 母婴传播--乙、丙、丁肝;HBV 携带者全球性流行;HCV 感染:“现状”;传播方式:
围产期
性接触
血液和血制品
器官 / 组织移植
未知方式;发病原理;直接的抗病毒作用;TH0;;;甲肝:可能是通过机体的免疫反应,特别是细胞毒性T细胞对感染病毒肝细胞的攻击而损伤肝细胞。干扰素系统、NK细胞及中和抗体对控制感染过程起重要作用。无慢性。;乙肝: 目前认为,病毒激发机体免疫应答并启动自身免疫反应是肝细胞病变的原因。1、机体免疫应答靶抗原:HBcAg、HLA ;效应细胞:T细胞。 CTL细胞需双识别靶抗原(HBcAg、HLA-I),分泌穿孔素和颗粒酶,引起靶细胞膜溶解。Th由HLA-II限制;可产生多种淋巴因子。;Tc;调节因子:对Tc有调节作用的有:Th、Ts、白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 内毒素、Shwartzman反应、FAS等。;2、自身免疫引起的肝损伤 肝细胞浆膜抗原至少有两种: ⑴肝细胞膜抗原(LMAg) ⑵肝细胞膜特异性脂蛋白 (LSP),机体产生抗—LSP。; 综上所述,不同的免疫反应导 致不同临床类型的肝炎。 ⑴ 急性可恢复性肝炎-免疫功能正常 ⑵ 无症状携带者(ASC)-免疫耐受 ⑶ 慢性肝炎-免疫低下、不完全免疫受、 HBV基因突变 ⑷ 重型肝炎 –超敏反应;丙肝: 免疫损伤可能是肝细胞损伤的主要因素。HCV感染的直接致病作用可能也是致病因素之一。; HCV感染易慢性化(>50%),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HCV基因变异2、低水平感染,且抗原表达弱,血清、中和抗体水平低。3、与基因型有关:我国多为II型,复制水平高,对IFN治疗反应差。4、HCV为泛嗜性,不易清除。5、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丁肝: 目前多认为HDV有直接致病作用,宿主免疫反应也可能参与。戊肝: 不清楚。可能类似甲肝。;重症肝炎发病机制;体液免疫的生物学效应;中和作用;中和作用;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调理作用;激活补体介导的溶菌、溶细胞作用;慢性肝炎分级、分期标准;潜伏期:甲肝 15~45天 乙肝 28~160天 丙肝 30~83天 丁肝 4~20周 戊肝 16~75天分型: 病原学分型 甲、乙、丙、丁、戊等;临床分型 急性 黄疸型病毒性肝炎 无黄疸型病毒性肝炎 慢性 轻、中、重度 重型 急性重型肝炎 亚急性重型肝炎 慢性重型肝炎 淤胆型 肝炎肝硬化 代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