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ppt课件_10.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习方法;;;第二节 病毒性肝炎;概 述;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危害极大;
一、各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因;(一)甲型病毒性肝(HAV);?耐酸、耐碱、耐乙醚。
?对热和紫外线敏感。; 4.动物模型和体外培养;1. HBV形态结构;Dane颗粒(完整的病毒)形态;外壳: HBsAg和前S基因的产物(前S基因1和前S基因2与HBV感染有关系)
核心:DNA多聚酶、环状双股DNA、 HBcAg和HBeAg;2.HBV基因组结构;3. HBV血清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 (2)核心抗原抗体系统(HBcAg和抗-HBc) ;(3)e抗原抗体系统(HBeAg和抗-HBe) ;大三阳,小三阳;HBV DNA;抵抗力;常见概念:;急性乙型肝炎病程中各种血清学标志动态变化 ;4.抵抗力;(三) 丙型病毒性肝炎;2. 抗原抗体系统;(四)丁型病毒性肝炎;? HDAg和HDV RNA均是HDV感染的直接标志。;(五) 戊型病毒性肝炎;2.抗原抗体系统;3.抵抗力;
;(一)甲型病毒性肝炎;2. 传播途径:;3. 易感人群;(二)乙型病毒性肝炎;
?人对HBV普遍易感。
?人感染HBV后可获得持续性免疫力,其标志是血
清中出现抗-HBs,免疫力的大小和持续性与抗-
HBs滴度成正比。;4.流行病学特征;(三) 丙型病毒性肝炎;(四)丁型病毒性肝炎;(五) 戊型病毒性肝炎;三、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一)发病机制;2、乙型肝炎;2.乙型肝炎;(2). HBV在体内的复制过程 是一个逆转录过程;3.丙型肝炎
与乙肝类似,也以免疫介导的肝损伤为主。;(二)病理解剖;2. 各类病毒性肝炎的特点; 慢性肝炎(轻度);C 重型肝炎:以大块状或亚
大块状肝坏死为特征。
a)急性重肝:主要为大块状肝
坏死。
b)亚急性重肝和慢重肝:主要
为亚大块状肝坏死,可有肝
细胞再生,假小叶形成。
;五、临床表现;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类型; HA 一个月左右(15-45日)
HB 平均70日( 30-180日)
HC 平均50日(15-150日)
HD 平均40日(10-70日)
HE 相当乙肝。6W(2—9W)
;;各期主要表现;急黄肝;2.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3-6个月);;消化道症状和多脏器损害。
消化道症状
肝外表现:关节炎、慢性肾炎、结肠炎、心肌炎和胸膜炎。
肝脾肿大,压痛和质地改变,肝功能持续???常或有明显波动。
? 皮肤黧黑,肝掌、蜘蛛痣。;图 肝掌与正常手掌对照图; 诱因 过劳
营养不良
过度饮酒
应用损肝药物
妊娠
感染
;急黄肝起病,10日内迅速恶化。
出现:(1)黄疸迅速加深(2)明显出血倾向(3)肝萎缩、可有肝臭(4)肝肾综合症,表现尿少、尿闭及氮质血症(5)后期有神经系统症状等
常合并消化道出血、脑水肿、感染、急性肾衰而死亡。;2. 亚急性重肝(病程超过10日)
;3.慢性重型肝炎
临床表现同亚重肝,但有慢性肝炎、肝硬化或
HBsAg携带史者;或有慢性肝病辅助诊断依据;或肝
穿刺支持慢性肝炎等。
;①极度乏力;
②消化道症状进行性加重;
③黄疸迅速进行性加深;
④出血倾向进行性加重;
⑤腹胀明显,腹水;后期可出现肝肾综合征;
⑥可出现肝性脑病表现;
⑦肝浊音界缩小;
⑧酶—胆分离;
⑨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40%。;图 瘀斑(手);重型肝炎的常见并发症:;(四)淤胆型肝炎(持续数月至一年以上);(五)肝炎后肝硬化;2.根据肝组织病理和临床表现可分为:;五、实验室检查;急性肝炎:WBC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
相对 ?
慢性肝炎、肝硬化:后期WBC和PLT均
可减少。
;(二)尿常规;(三) 肝功能检查;(2)门冬氨酸转氨酶(AST/GOT); 2.血清胆红素测定
;3. 白蛋白、球蛋白;4 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四) 甲胎蛋白(AFP);★;2.乙型肝炎;
(4)抗-HBe:单看其阳性与否意义不大,应结合
HBVDAN检测。
(5)抗HBc-IgM:阳性提示近期有急性HBV感染或
慢性感染者病毒复制活跃。
(6)抗HBc-IgG:凡有过HBV感染者均可阳性,
单凭此不能判断目前HBV的感染状态。;
;HBV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意义;3.丙型肝炎;4.丁型肝炎;5.戊型肝炎; 是明确诊断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