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学基础教案1.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职教学部教案
2015年 3 月 日 第 1 周 第 1次课
课 题
名 称 商品概述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认识学习《商品学》的重要性、《商品学》课程的定位、本课程的内容结构和教学与考核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商品的概念,认识商品;明确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理解并会运用商品学的研究方法。
价值目标: 明确学习商品学的意义 重 点
难 点 重点:1.商品的含义和商品的构成
2.商品学研究的对象、内容;
难点: 商品的基本属性及其重点研究范围 授 课
方 式 (理论 □练习 □实践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 学 内 容 时间
分配 备 注 导入:
提问:1、什么是商品? 2、空气、海水、阳光是不是商品?为什么?
3、报废的劳动产品是不是商品?为什么?
引导学生总结出商品是用来交换并能够满足他人或社会消费需要的劳动产品。
一、商品概念
1、商品:
2、狭义商品
3、广义商品
二、商品的特征
1、价值
2、使用价值
1)何为“使用价值”?
2)使用价值的本质
3)物的属性与人的需要的吻合程度决定使用价值的大小。
关系:1、个别使用价值与社会规模使用价值
2、交换使用价值与消费使用价值(商品使用价值二重性)
3、商品使用价值结构系统
静态系统 动态系统三 现代商品的整体概念
(一)核心部分。
(二)形式部分
(三)延伸部分
四?商品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一)商品学的研究对象
商品使用价值是商品所有的在市场交换中得以承认的有用性。
研究对象----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变化规律
二)商品学的研究内容
1.商品学研究的中心内容是商品质量和商品品种(质、量)
(1)与商品质量有关的内容
(2)与商品品种有关的内容
2商品学研究的侧重点:
三)商品学研究的任务
1.阐述商品的有用性和适用性
2.为评价商品质量奠定基础
3.分析商品质量变化规律
4.研究商品的科学系统分类
5.指导商品使用价值的形成
6.促进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
教学讲授小结: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商品的整体是由核心部分、形式部分和延伸部分构成的。
商品学是伴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商品学从商品的使用价值来研究商品。
作 业 商品的特征
商品学研究的对象 教 学后 记
中职教学部教案
2015年 3 月 日 第 1 周 第 2次课
课 题
名 称 商品分类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商品分类的概念,理解商品分类的的作用,掌握商品分类的原则与方法,掌握常用的商品分类标志。
2.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常见商品的经营分类;
能够运用线分类法和面分类法对商品进行分类并找出分类编号
3.价值目标: 认识商品分类的重要性 重 点
难 点 重点:商品分类的原则与方法,
常用的商品分类标志。
难点:商品分类方法 授 课
方 式 (理论 □练习 □实践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 学 内 容 时间
分配 备 注 导入
卡斯美超市始终根据当地的消费水平、消费习惯来确定商品分类表。由于各地区生活习惯的差别,各地超市的商品分类表也不相同,比如说南方地区由于天气炎热,饮料可作为一个大类来经营;而在商品的经营和管理上,卡斯美有一套根据自家的理解而设定的分类框架。通常的做法是,按照使用者的用途或其他影响因子(时间、场所、动机、生活方式)设定商品分类。分类框架设定好后,再筛选、找寻应备齐的具体商品品种,最后建立起自己的商品体系。卡斯美超市的商品分类框架一般设定为5个梯度(五段分位法),即部门、品群、小分类、品种、品目。根据当地实际编制出的商品分类表是推行标准化的内容之一,其作用表现在:
(1)便于界定所经营的商品范围;
(2)便于对经营业绩按商品结构进行分析
第一节 商品分类
一、 商品分类的概念
大类、中类、小类、品类或品目、品种、规格、品级、花色
二、商品分类的意义
商品分类的原则与方法
商品分类的原则
科学性、稳定性、系统性、逻辑性、兼容性、综合性
三、 商品分类的基本方法
㈠线分类法:也称为层级分类法。
优点:
缺点: 根据所举案例练习使用两种方法对
㈡面分类法:也称平行分类法, 对食品进行分类
优点
缺点:
第三节 商品分类的标志
商品分类标志的概念与原则
(一)商品分类标志的概念
(二)选择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