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自然地理强化训练题.doc

发布:2017-04-06约3.44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三地理自然地理练习题 读图,我国各省(市、区)实际人口迁入率、迁出率图(2000-2005年,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回答1-2题。 1.造成图中A点所示省(市、区)人口迁移特点的原因最可能的是当地 A.经济落后 B.远离东部 C.人口数量少 D.收入水平高 2.图中B点是目前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区是我国沙漠面积最大的省区 B.该地区典型的农作物是青稞 C.该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D.该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地区 某区域平均每万元生产总值的碳排放量可显示区域产业CO2减排效率。读图,完成第3、4题。 3.下列四地中节能减排任务最紧迫的地区是 A.京津地区 B.东部沿海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 4.图中 ①京津地区科技水平高,减排效率最高 ②南部沿海因高耗能的重工业比例小,减排压力较小 ③我国CO2减排效率西部高于东部,南部高于北部 ④CO2减排效率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下图为某大陆西岸一段河流在某季节的等潜水位线分布图,读图回答5-6题。 5.此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北印度洋海区洋流逆时针流动 B.亚洲高压最为强盛 C.澳大利亚北部海岸盛行东南风 D.该地河流处于枯水期 6.沿ab线所作的河床剖面示意图是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河流平直并与该剖面垂直,图中太阳光线为该地正午时的太阳光线(此时北京时间为12点48分)。此日我国各地达到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读图回答7—9题。 7.该地的经纬度为 ?A. 38°34N, 132°E ?B. 35°34N,108°E ?C. 48°34N,132°E ?D. 38°34N,108°E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地河流流向可能为自东向西 ?B. 该地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 该地乙坡比甲坡更容易发生地质灾害 ?D. 该地树木枝叶甲坡南侧更茂盛,乙坡北侧更茂盛 9.该地发生过的地质作用可能有: ?①沉积固岩作用? ②风力沉积作用? ③岩浆活动? ④断裂作用? ⑤流水侵蚀作用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下表是我国某地连续三个月21日的日出和日落时刻(北京时间)。读表,完成第10、11题。 时间 a月21日 b月21日 c月21日 日出 5:10 5:05 5:19 日落 19:05 19:20 19:15 10.从a月21日到c月21日期间 A.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南移 B.该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C.该地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c月 D.该地昼长夜短且昼逐渐变短 11.许多地理现象的出现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下列现象不是出现在b月的是 A.江淮地区适逢梅雨季节 B.非洲草原上的角马大规模南迁 C.华北平原正在收割小麦 D.南非好望角附近海域风大浪高 36.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36分) 表2 重庆气候资料(29.6°N,106.5°E,海拔 260 m) 1961-1990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平均最低气温(℃) 5.6 6.9 10.9 15.1 19.0 21.5 24.5 24.5 20.4 16.2 11.5 7.2 表3 武汉气候资料(30.6°N,114.1°E, 海拔 23m) 1961-1990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平均最低气温(℃) -0.5 1.4 6.1 12.2 17.7 21.8 25.2 24.6 19.4 13.4 7.2 1.5 (1) 对比说明重庆和武汉两地冬季气温特征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8分) (2)说出三峡工程建成后重庆段河流水文特征的突出变化。(4分) (3)说明西电东送对区域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8分) ? 谚曰“湖广熟,天下足”。从明朝中后期开始,江汉平原就已成为全国商品粮棉基地,但长期以来,其农业生产常常受到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