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七章脂类代谢MetabolismofLipid.ppt

发布:2016-10-03约6.99千字共6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 关键酶 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 是脂肪的限速酶 酯解激素:能促进脂肪动员的激素,入胰高血糖素、去甲肾上腺素等。 对抗酯解激素因子:抑制脂肪动员,入胰岛素、前列腺素、烟酸等。 激素+膜受体→腺苷酸环化酶↑→ cAMP→蛋白激酶A↑→激素敏感脂肪酶(HSL,甘油三酯酶)↑→甘油三酯分解↑→甘油二酯→甘油一酯→甘油和游离脂肪酸 (三)脂肪酸的β-氧化 组 织:除脑组织外,大多数组织均可进 行,其中肝、肌肉最活跃。 亚细胞:胞液、线粒体 3. 脂酸的β-氧化(四个过程): 脱 氢 水 化 再脱氢 硫 解 具体步骤 ?氧化的生化历程 (四) 酮体的生成及利用: 脂肪酸在肝脏中氧化分解所生成的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三种中间代谢产物,统称为酮体。 生成部位:肝细胞线粒体 利用部位:肝外组织(心、肾、脑、骨骼肌等)线粒体 二、脂肪酸和脂肪的合成代谢 (一)软脂酸的合成 1.合成部位 组 织:肝(主要) 、脂肪等组织 亚细胞: 胞液: 主要合成16碳的软脂酸 肝线粒体、内质网:碳链的延长 脂肪酸合成循环 (2)软脂酸的碳链延长 此过程在线粒体/微粒体内进行。使用丙二酸单酰CoA与软脂酰CoA缩合,使碳链延长,最长可达二十四碳。不饱和键由脂类加氧酶系催化形成。 (二)甘油磷脂的分解代谢: 甘油磷脂的分解靠存在于体内的各种磷脂酶将其分解为脂肪酸、甘油、磷酸等,然后再进一步降解。 乙酰CoA、ATP、HCO3– 、NADPH 、Mn2+ 2.合成原料 NADPH的主要来源:主要来自胞浆中的磷酸戊糖途径,其次是柠檬酸穿梭系统。 乙酰CoA的来源:脂肪酸合成的碳源主要来自糖氧化分解、β-氧化和氨基酸氧化分解产生乙酰CoA ,它们都存在于线粒体中。线粒体中的乙酰 CoA,需通过柠檬酸-丙酮酸循环(或称拧檬酸穿梭系统)运到胞浆中,才能供脂肪酸合成所需。 乙酰CoA转运出线粒体: 经柠檬酸-丙酮酸穿梭作用将线粒体内生成的乙酰CoA运至胞液。 (1)丙二酸单酰CoA的合成 CH3CO~SCoA + HCO3- + ATP 乙酰CoA羧化酶 Mn2+、生物素 HOOC-CH2CO~SCoA + ADP + Pi 丙二酰 CoA 在胞浆中进行 HCO3-+ATP ADP+Pi 酶-生物素 酶-生物素-CO2 丙二酰单酰CoA 乙酰CoA 机理: 关键酶 3. 合成过程 返回 (2)丙二酸单酰CoA转变为软脂酸的过程: ① 转移 CE—SH ACP—SH E CH3CO~SCoA CoASH 乙酰转移酶( AT) CE—SH ACP—S—CO—CH3 E CE—S—CO—CH3 ACP—SH E CE—S—CO—CH3 ACP—S—CO—CH2*COOH E *COOH — CH2CO~SCoA CoASH 丙二酰转移酶(MT) 过程一 ② 缩合脱羧 CE—S—CO—CH3 ACP—S—COCH2*COOH E *CO2 缩合酶(CE) CE—SH ACP—S—COCH2COCH3 E ③ 还原、脱水、再还原 CE—SH ACP—S—COCH2COCH3 E CE—SH ACP—S—COCH2CHCH3 E OH NADPH+H+ NADP+ β-酮脂酰 还原酶(KR) 脱水酶 过程二 CE—SH ACP—S—CO—C=C-CH3 E H — — H NADPH+H+ NADP+ 烯酰还原酶(ER) CE—SH ACP—S—COCH2CH2CH3 E CE—SH ACP—S—CO(CH2)13CH2CH3 E CH3CH2(CH2)13COOH + CE—SH ACP—SH E H2O 硫酯酶 (TE) 再经6次循环 软脂酸 过程三 CH3CO~SCoA+7 HOOC-CH2CO~SCoA +14NADPH+14H++H2O 软脂酸+14NADP++7CO2+7H2O+8CoA-SH 脂肪酸合成酶系 (7次循环) 软脂酸(16C)合成的总反应式: 大肠杆菌 有7种酶蛋白(脂肪酰基转移酶、丙二酰CoA酰基转移酶、B-酮脂肪酰合成酶、B酮脂肪酰还原酶、B羟脂酰基脱水酶、酯烯酰还原酶和六酯酶),聚合在一起构成多酶体系。 软脂酸合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