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
本章考点: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2、几个基本概念;(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为什么要强调年龄特征(1)谈儿童心理发展时要强调年龄特征:一方面,儿童心理发展要以生理发展为基础,年龄越小,生理年龄特征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制约相对越大,而生理成熟受年龄影响;另一方面,儿童心理发展和他的知识经验有关,而知识经验的积累需要时间,时间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年龄对儿童心理发展有规律性的制约作用。年龄只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而不能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2)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的。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只代表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和典型特点。而不是该年龄段中每个儿童都具有这些特点;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代表该年龄儿童本质的心理特点,而不代表各具体儿童的个别差异。在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问题上,更应正确处理一般性与个别性、典型性与多样性、本质特征与非本质特征的辩证关系。
★ 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考点:简答、论述)
(一)稳定性,根源于本质未变的制约因素:1.儿童脑的发育是有稳定顺序和阶段的,神经联系的建立是有次序的;2.人类知识经验的掌握是有一定顺序的,儿童也必须遵循;3.儿童从掌握知识经验到心理机能发生变化,要经过一个大致相同的不断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二)可变性,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和教育条件的不断变化构成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可变性。(三)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它们的关系是相对的。
现行对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婴儿期(0~1岁),又称乳儿期,包括新生儿期(0~1月)、婴儿早期(1~6月)、婴儿晚期(6~12月);
先学前期(1~3岁),又称幼儿早期;
学前期(3~6岁),又称幼儿期,包括幼儿初期(3~4岁)、幼儿中期(4~5岁)、幼儿晚期(5~6、7岁);
学龄期(6、7~18岁) 学龄初期6、7到11、12岁,学龄中期11、12到14、15岁,学龄晚期或青年期14、15到17、18岁)。
转折期: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心理发展在短期内突然急剧变化的情况,称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危机期:由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常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各种表现,所以有人把转折期称为危机期。
转折期与危机期的关系: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并非一定出现“危机”,转折期和危机期有所区别,转折期是必然出现的,但“危机“却非必然出现,在掌握规律的前提下,正确引导儿童心理的发展,。危机会化解;危机期一般出现在转折期。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容易形成某种心理特征或发展某种能力的时期。主要表现在语言发展和感知方面。
敏感期或最佳期: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形成某种能力、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敏感期的形成的因素 (1)与生理发展的加速期有关; (2)与儿童心理发展本身的状态有关;(3)与儿童心理的整体发展有关。
★儿童心理的最近发展区:儿童能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在成人指导下能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特点:最近发展区的大小是儿童心理发展潜能的标志,也是可接受教育程度的标志,在儿童心理发展每一时刻都存在,同时又时刻都在变化,因人而异。
★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
一、人生第一年:
儿童出生后的第一年,称婴儿期或乳儿期,是儿童心理开始发生和心理活动开始萌芽的阶段,又是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因心理变化发展迅速又分3个阶段:
(一)新生儿期(0~1月)
1.心理发生的基础:惊人的本能。如吸吮反射、眨眼反射、怀抱反射、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惊跳反射、击剑反射、迈步反射、游泳反射、巴布金反射、蜷缩反射。这些都是无条件反射,是建立条件反射的基础。
2.心理的发生:条件反射的出现。条件反射的出现,使儿童获得了维持生命、适应新生活需要的新机制,条件反射既是生理活动,又是心理活动,其出现是心理的发生。新生儿期就在各种生活活动中学习,发展各种心理能力。因此,从孩子出生就要注意对他的教育。
3.认识世界的开始。儿童出生后就开始认识世界,最初的认知活动突出表现在知觉发生和视听觉的集中;视听觉集中是注意发生的标志;注意的出现,是选择性反映,是人们心理能动性反映客观世界的原始表现。
4.人际交往的开端。通过情绪和表情表现出交往的需要。
(二)婴儿早期(1~6月)这段时间心理的发展,突出表现在视听觉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依靠定向活动认识世界,眼手动作逐渐协调。
1.视觉、听觉迅速发展。半岁内的婴儿认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