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湘教版二年级下册美术备课教案.doc

发布:2019-03-31约1.36万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湘教版美术教案 二年级下册   1、 巧妙的组合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用形状和大小不同的几何图形巧妙的组合成漂亮的画面。   2、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提高美术欣赏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感受色块和抽象图形展现出来的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形状和大小不同的几何图形巧妙的组合成漂亮的画面。   难点:学会用几何图形和色块创作绘画作品。   教学准备:   作业纸、彩纸、剪刀、胶水、水彩笔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课 时   一、 游戏体验,导入教学   1、 教师出示几种用彩纸剪好的几何图形:三角形、圆形、方形、梯形、半圆、椭圆等,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认出来   2、 老师在黑板上示范:用这些几何图形任意的组合,有意识的形成一幅漂亮的画面。   3、 请学生说一说,你觉得这样的画面美不美?为什么?   4、 导入课题:巧妙的组合   二、 学习方法,大胆尝试创作   1、 欣赏教材上的范画,初步了解作画方法   2、 同学之间分组探究,这种组合画有什么特点?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3、 学生尝试练习,用学具中的几种几何图形拼摆组合一下,看看能组合出什么画面来。   4、 老师提示:如果用大小和形状都不相同的几何图形来组合,是否能产生更加巧妙的画面来   5、 学生带着这个建议再次尝试,用水彩笔在作业纸上练习组合   三、 展示学生优秀的创意,总结创作方法   1、 老师出示学生的优秀作业,学生欣赏   2、 学生谈一谈尝试创作过程中自己总结出了什么经验?   3、 老师归纳总结组合拼画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 课 时   一、开展活动,拓展学习   运用上节课学到的方法,全班四人一组,用画或皱纹纸剪贴的方法,把大小不同、颜色各异的几何图形进行重新组合,创作出漂亮而有新意的画面来。老师作评委,全班进行比赛,比一比,哪组的画最有创意,最漂亮。   2、 加一加 变一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够辨认和描绘出物体的基本形状,并能想象添画成有趣的形象   2、 渗透轮廓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和想象创造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习惯和对绘画的兴趣,激发学生善于并乐于运用绘画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创意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想象添画   2、 难点:描绘物体的外形及想象添画   教学准备:   作业纸、彩笔、各种日常生活用品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课 时   一、 游戏体验   1、 让学生从纸箱中触摸不同形状的物品,并说出物体的形状   2、 设计提问:触摸物体的哪个部位可知道物体的形状?   3、 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触摸物体的边缘可知道物体的形状,物体的边缘就是物体的形状   二、 感知,描绘基本形   1、 仔细看一看,摸一摸带来的生活用品,再与同学讨论:它的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2、 学生试着画一画   3、 讨论并总结绘画表现应注意的几个地方   4、 老师示范,学生评价   二 课 时   一、想象添画   1、 观察课件《神笔小画家》   2、 设计提问:小画家是用什么办法将洗手液的瓶子变成小老鼠的?   3、 讨论并总结:添画方法(内添、外添)   4、 老师提示:添画时基本形不变,添画不要太多   三、 戏活动:超级变变变   1、 分组讨论:小组的物品可添画成什么?   2、 比赛。学生四人一组,大胆给物体的基本形进行添画、添色,老师巡视指导,留意进度。   四、 欣赏评价   1、 评出每组优秀作品,展示作业   2、 老师点评   3、 谈一谈这堂课的收获   第3课 猴子上树   教学目标:   1、掌握制作玩具“猴子上树”的方法,并能找出其他可行的折法。   2、在添画、粘贴等装饰处理中,使活动具有一定的情节性、故事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在活动中体验探究、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教会学生“猴子上树”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用相同的方法制作多种玩具。   教学准备:剪刀、胶水、白纸、彩笔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设计:   一、感知激趣   1、教师示范演示:现场演示“猴子上树”的玩具,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边看演示,边相互交流“猴子”是怎样爬树的?   3、出示课题:“猴子上树”。   二、自主探索   1、 根据教材自学基本折法,折时可以互相交流学习。   2、教师提供不同样式的玩具分发到小组,学生自己研究做法,并亲自动手做一做。   3、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及时指导。   三、表现创作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