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必修2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第一轮复习).ppt

发布:2017-03-07约6.09千字共7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延缓速度就是落后,落后者是要挨打的。” ——斯大林 1922年苏联成立。 1924年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渐确立。此时的苏联仍处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和包围之中,孤立无援,国内工业生产极其落后,到1928年,苏联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是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 “俄罗斯人是非常适应非个性的社会生活。当我们为了一种思想或者围绕一个人团结起来的时候,你明白我们需要英雄,为了这个英雄,我们可以战斗到最后”。 ——《大国崛起·风云新途》 斯大林是个权力欲很强的人,善于并且非常愿意使用权力,他行事果断干脆,性格刚毅,不甘人下。 —?[美]罗伯特?塔克《作为革命者的斯大林》 民族性格,需要英雄; 斯大林个人性格。 秉性个性看可能 细节1:一个特别的模式 经济结构: 优先发展重工业 经济体制: 单一公有制 高度集中 经济形式: 指令性计划经济 管理体制: 这一时期的苏联有什么明显的变化? 苏联成为工业强国 细节2:一个惊人的奇迹 经济位次演变表 苏联1939年建成的第聂伯河水电站 苏联实现军事工业化 二战苏联红军占领柏林 这一时期,先后有10万美国人申请移居苏联。 就在1929年,全球经济危机最严重的时刻,一个规模宏大的拖拉机厂在斯大林格勒破土动工了。十个月后,工厂建成投产。 “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 ——丘吉尔 材料2: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值已经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用不到2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过去用了50年到100年所走过的道路。 2.苏联迅速的实现了工业化,为后来的反法西斯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材料1:30年代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计划”成了最时髦的词。 一种以斯大林模式为代表的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出现 1.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 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落后 (苏联)农业、轻工业的发展速度和重工业相比较,差距十分悬殊。从工业化开始的1926年到战前的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则为1.5% ……而皮鞋产量仅163.6(百万)双,全国一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 ———《苏联国民经济》 损害农民利益,农民积极性不高 1936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地区收购稞麦,每千克付给农民13卢布,而政府出售给面粉厂时,则作价93卢布。 压制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国家计划力争精确,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钮扣售价1卢布,那么700公里外莫斯科的价格也是1卢布,而万里之外的海参崴仍然是1卢布。 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1.开辟了新型工业化模式和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 2.促进了苏联经济的发展,为反法西斯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落后 4.压制农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5.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课堂小结 苏维埃政权面临危机 1918年,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继续推行,引发工人、农民不满 1921年,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形成 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通过如下决议:“最主要的任务是……在社会主义国营工业的领导下依靠合作社将日益众多的农户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轨道。”这表明苏联将 [ ] A.与美国展开经济战 B.进行农业集体化 C.增加国营企业自主权 D.实行食物配给制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NO 俄国经过1914—1921年间接连不断的战争,工业水平下降到战前水平的的10%,粮食产量从1916年的7400万吨下降到1919年的3000万吨。 单位:普特 1913——1921年苏联粮食产量 20年代饥饿的人群 农民骚动不断 “打倒列宁和马肉” “恢复沙皇和猪肉” 喀琅施塔得水兵起义 曾在“十月革命”中打响第一炮的“英雄”,却将枪口对准了苏维埃政权 。 危机:政治暴动! 喀琅施塔得海军兵变 继续实施后…… 《列宁会见上访农民》 列宁的反思 语境感悟 为什么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人民冒着杀头、坐牢的危险,勒紧裤腰带跟着我们走,而在用鲜血与生命换来和平之后,布尔什维克政权却面临被人民抛弃的危险? 我们在经济进攻中前进得太远了,没有给自己留下足够的基地…… 我们在夺取政权后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