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花》教学案例.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匿笑、祷告、嗅、摩、衍等字词,积累语言。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诗歌情感。
3、能抓住关键语句分析情感,并以深情并茂的语言表达。
4、能挖掘诗歌的意蕴美。
过程与方法:
朗读与体会始终贯穿教学的始终,采用合作、探究、表演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诗歌教学,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培养其对长辈的爱心、孝心,并自觉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教学重点:
1、指导关键句的朗读,并体会其情感。
2、挖掘关键句深层次的含义,体会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
教学难点:
1、如何将课本中的情感自然过渡到现实生活中的情感教育,让学生发自内心体会宝贵的亲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教师以舒缓深沉的语气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在2005年6月的《语文新闻》上刊载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有一所破旧的山村小学,一位年轻的老师正在昏黄的灯光下,批改着学生的作文。作文的题目是《我的愿望》。孩子们的愿望很多,也很美好:有的说长大了要当警察,有的说要当老师,有的说要当大老板……突然,一行字闯入了老师的视线:“我的愿望是当一条狗。”老师又惊奇又好笑,接着往下看:“我的爸爸不幸死了,家里只剩下我和妈妈。山村的夜很黑,听人家说黑夜里有鬼。我很怕鬼,妈妈也怕,只有爸爸不怕,可是爸爸已经不在了。还听人们说,家里有狗,鬼就不会来了,可我家连狗也没有。我多想变成一条狗,夜夜守在妈妈的门口,那样妈妈就不再害怕了。”读到这里,老师的眼睛湿润了。
师: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你想说些什么?
导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首优美的散文诗,讲述的也是有关于妈妈和孩子之间的故事。
二、 了解作者及金色花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诗人、作家、社会活动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吉檀伽利》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印度圣物,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
三、 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朗读课文时,老师有两个要求,一是我们要读准字音;二是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
2、现在我们来检测一下同学们读的效果。
嗅( xiù ) 罗摩衍那( mó ,yǎn) 匿笑( nì ) 祷告( dǎo )
沐浴( mùyù) 花瓣( bàn )
3、请思考:“我”变成金色花后干了什么事? (三次嬉戏)
早上,母亲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中午,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晚上,母亲去牛棚时,变回孩子,求妈妈讲故事。
4、想一想:(1)这首诗表达了母子之间什么样的感情?(母子情深:妈妈关爱孩子,孩子热爱妈妈。)
(2)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活泼、可爱、顽皮、天真、热爱母亲)和一个怎样的母亲(善良、慈爱、关爱孩子)?
四、倾情诵读,感受语言美。
1、我们怎样读出这种感情呢?我们先来确定一下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有人说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你同意吗?现在让我们聆听一遍诗歌朗读,接受一次美的洗礼!听一听感情基调是不是舒缓、温馨、深情的。
2、听了,我们醉了。现在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母爱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我们先来看看课文里一些有代表性的诗句,我们怎样用不同的朗读方法来读不同的地方?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调皮,想象,快乐)
(2)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的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母亲焦急,我调皮)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欣喜,责怪)
(4)“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调皮,撒娇)
3、我们知道了一些关键诗句的读法,现在我们把诗歌完整地朗读一遍。
学生读、评点。(朗读指导:轻重快慢、抑扬顿挫、感情处理,体态语言等)
五、深入探究,挖掘想象美。
我们已经感受了诗歌的语言美,这些美源自诗人的神奇表达。泰戈尔的写法到底有什么特别的魅力?我们一起来看几个小问题,或许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美的根源所在。
1)在中国,我们一般用花儿来比喻什么?(儿童、成人、老人?)
2)金色花是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用金色花作喻体现了诗人对孩子一种怎样的感情?(喜爱、憎恶?赞美、贬抑?)
3)人们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在诗中有什么象征意义?人们←→花儿 母亲←→孩子)
(我们中国喜欢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