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教案设计二下第一单元至第三单元.doc

发布:2016-12-26约1.63万字共2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经历由生活经验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2.通过具体情境,体会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很多把一些物品平均分以后还有余数的情况。会读、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3.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1.通过摆一摆,分一分,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会读、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教学难点: 经历由生活经验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图片,教师准备情境图。 学生分析及教学特色: 学生初次接触有余数除法,对于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比较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分一分,使学生经历由生活经验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由分苹果引入新知 教师: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帮老师一个忙,帮我把12个苹果放到盘子里,你想怎么放? 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并把自己摆放的方法向同学们说说。 教师: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不能“平均分”的情况,如2个人分5块糖,3个人分10个苹果等,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探讨这种不能“平均分”的问题——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二、由分铅笔进行新授 1、动手操作,认识余数。 (1)出示教材上的情境图学生观察图上两个小朋友在干什么? 师:10支铅笔每人分2支可以分几人?3支呢?4支、5支、6支呢? 先想一想,再拿出10根小棒代替铅笔动手分一分,看看会怎么样? 生动手摆,师巡视 (2)学生汇报分的过程,老师板书: 共10根 每人分得2根 平均分给5人 剩0根 共10根 每人分得3根 平均分给3人 剩1根 共10根 每人分得4根 平均分给2人 剩2根 共10根 每人分得5根 平均分给2人 剩0根 共10根 每人分得6根 平均分给1人 剩4根 学生根据半板书完成表格 (3)引导观察:有哪些和原来分的结果不一样?你能给这个剩余的数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吗?(得出“余数”的概念) (4)学生尝试列出横式并学习读法 师:为了区分商和剩余的数,我们在商的后面点6个点把它们隔开。 (板书……) 10÷3=3(人)……1(支) 这个算式读作:10除以3等于3余1 指生读、齐读 提问:在这个算式中,10、3、3、1各表示什么呢? 算式中有两个3,它们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5)尝试写出其他的横式并读出来 10÷4=2(人)……2(支) 10÷6=1(人)……4(支) 小结:观察一下,今天我们学的除法和以前学的除法有什么不同?其实,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能正好分完,没有余数;有的不能正好分完,有余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有余数的除法”。 2、探究“余数比除数小” 根据图上板书3道式子 10÷3=3(人)……1(支) 10÷4=2(人)……2(支) 10÷6=1(人)……4(支) 提问:观察这些算式的除数和余数?你能发现什么? 现在,你来比较一下余数、除数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指出:余数比除数小(板书) 提问: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 师小结:通过刚才分的过程,我们发现了余数都比除数小,在以后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这条规律来检查做的对不对。 三 、巩固练习 1、余数可能是几? □÷4=□······□ □÷8=□······□ 2、完成想想做做1-3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10÷ 3 = 3(人)……1(支) 10÷3=3(人)……1(支) ┊ ┊ ┊ ┊ 10÷4=2(人)……2(支) 被 除 商 余 10÷6=1(人)……4(支) 除 余数比除数小 数 数 数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自己的方法试商,知道余数应该比除数小。 2.能运用有余数得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继续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想法。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作用,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愉快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培养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用相关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理解余数为何要比除数小。 教学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