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伶官传序(免费教学案)(教师中心稿)免费教学案.doc

发布:2017-01-12约2.52万字共7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伶官传序(免费教学案)(教师中心稿)免费教学案 邱龙涛 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盛衰成败在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2、知识目标:A掌握实词:原,恨,其,乃,纳,何其,函 组 告,抑,忽微,逸豫。 B、多义词:与,归,易,告。 C、虚词:于,为, D、词类活用:兴,亡身,函梁,夜呼,东出, F、古今异义:至于 3、能力目标:A筛选主要观点,论据,论证的信息能力 B、掌握词类活用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 1、词类活用 2、课文第三段。 教学难点:对名句的理解 教学方法:启发式与讨论式相结合。 学法:学生学会积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时:一课时。 教学要点: 1. 导入。2、简介背景:五代史。3、简介作者:欧阳修。4、阅读课文。5、讲析课文,重点第三段,着重体味语气。6、拓展练习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 导入: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三位文学家的作品,苏洵、苏轼、王安石,今天我们学习欧阳修的作品,《伶官传序》。欧阳修不但是文学家,他还是一位史学家。他著有两部史书,一部是与人合编的《新唐书》,一部是《新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之一。今天我们学习《新五代史》中《伶官传》。清代文学家沈德潜认为本文 “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对本文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品味一下这篇文章。 二、释题: 师:伶,乐工,艺人。伶官,乐工作了官。《伶官传》记叙了五代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庄宗喜好音乐戏曲,宠爱伶人,封许多伶人做了官,这些伶官出入朝廷,作威作福,使朝政日坏,后发生暴乱,伶官郭从谦带人围困庄宗并将他乱箭射死,李克用谪亲子孙全被诛杀。本文就是基于这样的史实而写的序。 三、 范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要求: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思考本文体裁。 学生质疑。师答疑,或请学习较好的学生帮助答疑。 四、 讲析课文: 通过刚才的阅读,请同学们判断一下本文的体裁? 本文是一篇史论。 思考。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用课文的原话回答。 明确: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或答“忧劳……” 问:找学生翻译此句。 用现代汉语概括这一句话。 明确:盛衰在于人事。 由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可以推知本文将运用什么论证方法?作者立论的依据是什么? 明确:例证法“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A、概括:庄宗李存勖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 强调:写史论一般都要使用例证法,以论带史,以史证论。 B、如果我们不看下文,推想一下作者接下来应该写什么内宾呢? 明确:写庄宗如何得天下,写庄宗如何失天下的内容。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如果写的。 读课文二三段及注释,筛选下列信息: 师:庄宗李存勖父亲晋王李克用去世时是908年,课下注释中还有三处时间912年,923年,926年,参看注释,回答,在这几年里,在李存勖身上发生了什么事。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话概括。 明确: 908年,“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受三矢,继父遗命。三支箭分别代表他的三个仇敌,一个是梁,一个是燕,一个是契丹。 912年,灭燕,“系燕父子以组。” 923年,灭梁,“函梁君臣之首”,建立后唐。翻译,强调“函”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作动词,译为“用木匣子装……” 926年,后唐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师:庄宗得天下用了十几年的时间,而失天下只有三年,作者认为庄宗的“盛”是由于什么原因,“衰”又是由于什么原因呢?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 明确:“盛”——“忧劳可以兴国” “衰”——“逸豫可以亡身” 。 并翻译。强调“兴”“亡”使动用法。 课文是如何表现他的“忧劳”的呢? 明确:“其后用兵则遗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A问:为什么每次出师征战都要“负而前驱”,用三支箭激励自己,表明其复报的决心和意志。 B师问:这段记叙写得较细,有何作用? 明确:目的是说他的成功与其不断的努力分不开。那么这里突出强调了“人事”的作用。 这一极盛到极衰,作者运用了什么写法? 明确:对比的论证方法。 A找出课文中运用对比进行论证的部分。 明确:第三段的前两个大句子,和第四段开头两个句子。 B读这两个句子,体会一扬一抑的写法。读出语气,一赞一叹。 由这一极盛到极衰,作者在感叹之余发出这样的疑问:“岂得之难而失之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此句话是什么意思?翻译。 前一句是反问句,意思与字面相反,意为“不是得之难而失之易”。重点句是哪句呢?第二句,意为“还是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回应论点。强调“抑”,“本”字义。 此句为对句,又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