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一、单元内容及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以及用厘米和米作单位量长度、认识线段。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初步建立长度观念,了解长度单位的实际长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限整厘米)。
教材的编排注重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长度单位,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表象。例如,让学生用不同的物体量一量、比一比,直观感受1厘米和1米的长度;通过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使学生体会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限整厘米)。
4.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
-掌握用厘米和米作单位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认识线段,会量线段的长度和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2.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正确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能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
##四、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展示、模型演示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长度单位和线段的特征。
2.操作体验法:让学生亲自参与测量、比较、画线段等活动,在操作中体验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掌握测量和画线段的方法。
3.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五、教学安排
本单元共安排4课时,具体内容如下:
1.长度单位(第1课时)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2.长度单位(第2课时)
-认识米
-用米量
-厘米和米的进率
3.长度单位(第3课时)
-认识线段
-量线段
-画线段
4.单元复习
##六、教学过程
长度单位(第1课时)
1.教学目标
-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2.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厘米尺、长短不同的纸条、图钉、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等。
-学生准备:学生尺、长短不同的纸条、图钉等。
4.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一些长度不同的物体,如铅笔、橡皮、数学书等,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长短。
-提问:怎样才能准确地知道这些物体的长度呢?
-探究新知
-认识厘米
-介绍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
-观察厘米尺,让学生了解厘米尺上的刻度。
-指出1厘米的长度:从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是1厘米。
-让学生在厘米尺上找出其他的1厘米。
-用手比划1厘米的长度,感受1厘米的实际长度。
-找一找生活中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如图钉的长度、手指甲的宽度等。
-用厘米量
-教师示范用厘米尺量纸条的长度:将纸条的一端对准刻度0,看纸条的另一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学生动手量一量自己准备的纸条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量的过程,并说一说量得的结果。
-强调测量时要注意的问题:物体的一端要对准刻度0,尺子要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