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江苏省南京市第一中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pdf
江苏省南京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
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
1.下图为《2006-2013年良渚古城考古的主要收获》一书中良渚古城考古平面示
意图,对此下列说法最为准确的是()
A.反映了母系氏族社会的村落景象
B.早期中国已具备较完善的国家形态
C.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
D.说明新石器晚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2.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主要模式表现为“融汇”和“辐射”的双重格局。中原
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地处周边众多邦国的包围之中,如同在花瓣的中心,能够博采
周围各个区域的文化成就而加以融合发展。由此可知早期文明起源的特点为
()
A.多元一体B.多元并存C.众星拱月D.民族统一
3.西周的分封,大体上有褒封和实封两种类型。褒封,主要是对古帝王后裔所属
政治势力及各地原有方国的承认或认定;实封,是对同姓宗族成员和部分异姓功臣
实行授土领民。可知,分封制()
A.将不同族群整合到西周统一政治序列
B.保障了西周的长治久安
C.以血缘亲疏作为封邦建国的主要依据
D.实现了对地方直接控制
4.甲骨文中有许多卜辞占卜是否“受年”,即卜问谷物收成如何,是否能获得丰
收,还有很多是卜问是否“有雨”。表明当时()
A.农业生产效率低下B.农业生产受到重视
C.君权神授思想盛行D.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5.下图是河北平山三汲村中山王墓出土的战国银首人俑铜灯。铜人一派宽袖深衣
的中原打扮,但高额扁脸,浓眉短须,是典型的古代北方狄人的“男子汉”。这件
文物可以用来说明战国时期()
A.中山国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B.各国间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
C.中原与周边地区的民族交融D.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普遍推广
6.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
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A.国家组织能力强大B.铁农具牛耕技术的普及
C.军事实力强大做保障D.秦国科技发达技术先进
7.“每一次制度的变革总是在前一制度暴露的弊端不适应新的历史使命的情况下
去突破,同样,封建制随宗法制的瓦解走向崩溃也是如此……正是在这一规律、背
景下,中国必须重新踏上依据新标准新规则进行制度建构的新征程。”春秋战国时
期“重新建构”的本质是()
A.从重井田制到重私有制B.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
C.从方国联盟到天下共主D.从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
8.孟子“养浩然之气”与宇宙天地相交通;墨子认为荣辱、安危等一切系于人的
努力;庄子追求理想人格和人生境界;兵家充分发挥高度冷静的理智;韩非子对待
人生如战场。上述思想家对人生、生命、生活的认识()
A.注重伦理和政治秩序的重建B.极大推动了兼并战争的爆发
C.是中华思想文化的丰富养料D.都满足了统治者争霸的需要
9.秦代御史中丞是御史大夫的属员。据文献记载:“御史中丞督司隶,司隶督司
直,司直督二千石以下至黑绶(司隶、司直均为丞相的属官)。”据此可推知,秦
代()
A.皇帝集权受到威胁B.御史大夫制约相权
C.中央机构分工明确D.官僚机构等级森严
10.从嬴政建立统一政权开始,到实施焚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