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四川省眉山第一中学高一第一学期12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pdf
2024级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
历史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国家的出现一般被视为进入文明社会的最重要标志。下列考古发现中,可以用来作为我国已具备文
明社会初始形态的最有力证据是()
A.姜寨聚落遗址各墓葬的随葬品差别不大B.仰韶文化出土彩绘陶器
C.陶寺遗址中有宫城、天文建筑和礼器物D.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
2.十六国时期,后赵皇帝石勒当政期间推行改革,用汉族士大夫张宾为谋主,攻陷冀州后搜罗当地名士,
加以保护。后又设“崇仁里”,供汉族士族居住;下令“胡”人不得“侮易衣冠华族”;并恢复九品中
正制,广开参政门路。这些措施()
A.消除了汉族与少数民族间的隔阂B.有利于推动北方政权的封建化进程
C.使得汉族士族成为政权统治支柱D.助推后赵政权完成对北方的统一
3.《诗经·北山》中有这样的记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大田》
中有这样的记载:“有渰(云兴起的样子)萋萋,兴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据此可知,出现
上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与发展B.诸侯王的鼓励和重视下而无所制也
C.铁犁牛耕出现促进生产力发展D.周王衰微井田制瓦解
4.汉武帝采用大商人孔仅和东郭咸阳的建议,决定把冶铁、煮盐等私营权收归政府,由国家垄断经营,
在全国产盐铁的地方设立盐铁专卖署,并任命当地的大盐铁商为盐官或铁官,管理煮盐、制造和买卖盐
铁等事务。汉武帝的这一措施()
A.促进了冶铁技术的普及B.导致政府财政出现危机
C.解决了王国叛乱的问题D.顺应国家大一统的需要
5.西汉文帝、景帝、东汉光武帝等调整统治政策,使国家走向兴盛,出现了盛世局面。导致盛世局面
出现的共同因素是()
A.严刑峻法,法家思想治国B.奖励耕织,曲辕犁的推广
C.整顿吏治,严惩外戚宦官D.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6.下图所示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赋税制度。该税制()
A.以均田制为基础B.分夏秋两季征税
C.对农民人身控制加强D.以货币地租形式为主
7.唐朝时期,中国与日本、朝鲜、印度有密切往来,中国与波斯通过“丝绸之路”也有频繁交往,波斯
人在唐朝长安、洛阳等地开设店铺,并出卖名酒三勒浆,在中国唐墓中不断发现阿拉伯的金币,马球运
动也在唐代开始传入中国,这些现象说明唐朝时期
A.中国对周边国家有吸引力B.丝绸之路呈现繁荣景象
C.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据优势D.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密切
8.中书、门下两省虽相互制衡,却往往意见相左,互相推诿。于是产生了中书与门下长官共同议事的制
度和机构,即“政事堂”。政事堂初设,仅仅是宰相集体议事的一个场所,而后逐渐成为唐王朝最高决
策机关。据此可知,政事堂的发展有利于()
A.分割宰相权力B.体现近代民主议政
C.提高行政效率D.避免出现决策失误
9.《步辇图》描绘了吐蕃王松赞干布派大相禄东赞为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情景,其反映的实质问题
是()
A.唐朝通过和亲加强对边疆的管辖B.唐朝对吐蕃赞普册封制度的正式确立
C.中原文化对周边少数民族具有向心力D.唐蕃互遣使者维持双方友好关系
10.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960年1005年1038年1044年1125年1127年1141年
北宋建宋辽达成和西夏建立宋夏和议金灭辽金灭北宋绍兴和议
立议
A.各民族始终处于战争状态B.金朝最终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C.辽与南宋维持和平的局面D.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11.如图是新疆吐鲁番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