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生理学课件消化和吸收要点.ppt

发布:2016-11-09约1.13万字共14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第一节 概述 (一)一般特性 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 一、唾液及其作用 1.唾液的性质 第三节 胃内消化 (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性 质 纯净、无色酸性液体, pH 0.9~1.5 成 分 无机物:HCl、K+、Na+ 有机物: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 粘蛋白、内因子 1.胃的容受性舒张 咀嚼和吞咽食物时,食物刺激咽、食管等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胃底和胃体肌肉的舒张,称为胃的容受性舒张。 1.胃的容受性舒张 生理意义: ①使胃容纳大量食物又不明显改变胃内压; ②防止食物过早排空,有利于食物在胃内的消化。 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 第五节 大肠内消化 第六节 吸收 口腔 无吸收 胃 酒精、少量水分 小肠 十二指肠和空肠: 糖、蛋白质、 脂肪的分解产物 回肠:胆盐、维生素B12 大肠 水分、无机盐 2.蠕动 由稳定向前的收缩波组成,推进力大 集团蠕动:大肠内进行快而行程远的蠕动,早餐后60min内多见。 胃-结肠反射,十二指肠-肠反射引起 二、大肠的运动 三、排便反射 阴部N(-) 便意 粪便 刺激直肠 盆N 腹下N 脊髓 腰骶段 大脑 皮层 排便 反射 盆N(+) 排便 (+) (+) 条件 不许可 (-) (-) 四、大肠内细菌的活动 大肠内的细菌可分解食物残渣,并能合成维生素B复合物和维生素K。 一、吸收过程概述 二、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要求掌握:各种物质的吸收形式、吸收方式、吸收部位、吸收途径。) 1.各种物质的吸收部位 2.小肠有利吸收的条件 3.小分子的吸收途径 一、吸收过程概述 1.各种物质的吸收部位 (图示: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部位) 2.小肠有利吸收的条件 ②含有多种消化酶,使食物被充分消 化成小分子的物质; ③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长; ④绒毛运动可加速血液和淋巴液的流 动,促进吸收。 ①具有巨大的吸收面积; (图示: 增加小肠表面积的三种机制) 一、胰液的分泌 胰液 胰腺 内分泌部 外分泌部 腺泡细胞: 各种酶 导管上皮细胞: HCO3-等水样成分 性质 无色、无嗅的碱性液体,pH 7.8~8.4 成分 水、HCO3-、Na+、K+、Ca2+、Cl- 胰淀粉酶、胰蛋白酶、胰脂肪酶等 (一)胰液的成分和作用 作用:①中和胃酸; ②提供肠腔中酶作用 的pH环境。 1.HCO3- (一)胰液的成分和作用 淀粉 麦芽寡糖 胰淀粉酶、Cl- 麦芽糖 糊精 2.碳水化合物水解酶:胰淀粉酶 (一)胰液的成分和作用 辅脂酶的作用 与胰脂肪酶形成复合物,附着于脂肪表面,并可防止胆盐对胰脂肪酶的置换。 甘油三酯 甘油 脂肪酸 甘油一酯 胰脂肪酶、辅脂酶 3.脂类水解酶:胰脂肪酶 (一)胰液的成分和作用 胰蛋白酶原的激活因素: 肠致活酶、胃酸、胰蛋白酶及组织液。 4.蛋白质水解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 (一)胰液的成分和作用 腺泡细胞 胰蛋白酶原 糜蛋白酶原 肠致活酶 胰蛋白酶 蛋白质 糜蛋白酶 多肽 氨基酸 + + + 胰液是最全面、消化力最强的一种消化液,缺乏时,影响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对糖类影响不大。 胰蛋白酶抑制物 与胰蛋白酶结合,形成无活性的化合物,防止胰腺的“自身消化”。 (二)胰液分泌的调节 2.体液调节:胃期、肠期分泌 (1)促胰液素 (2)缩胆囊素(CCK) 1.神经调节:头期、胃期分泌 促胃液素 条件反射 迷走 神经 非条件反射 胃窦 食物 刺激 腺泡 细胞 + + + 分泌特点: 酶含量丰富,水分和碳酸氢盐少,占20% (二)胰液分泌的调节 1.头期胰液分泌 分泌特点:酶含量丰富,水分和碳酸氢盐少,占5~10% (二)胰液分泌的调节 2.胃期胰液分泌 促胃液素 扩张胃体 迷走 神经 Pr消化产物 胃窦 食物 刺激 腺泡细胞 + + + (1)促胰液素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