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山东省郯城第三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北伐战争》(人教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郯城三中集体备课
课题: 北伐战争
八 年级 历史 备课组
主备人 石荣金 课型 新授 验收结果:
合格/须完善 时间 2013 年 11 月 14日 分管领导 孟庆超 课时 1课时 第 11 周 第 1 课时 总第 11 课时 教学目标:1、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2、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
重点、难点
1、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2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意见
一: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1、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没有获得成功?(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2、五四运动有什么历史作用?(五四运动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它属于中共成立重要原因,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什么意义?(中共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后,孙中山为了挽救革命,同共产党合作,继续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后来终于形成国民国革命的高潮——北伐战争。
布置学生阅读50——54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三:展示交流
黄埔军校的建立
1、根据50页“动脑筋”: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他接受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落入北洋军阀手中的教训,希望创造一支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2、革命军与北洋军有哪些区别?(启发学生运用“导入框”和51页小字部分提供的资料,从军队的任务和作用等方面进行思考。)教师小结、过渡:袁世凯等人利用北洋军队作为自己独裁专制的工具,继续祸国殃民。所以,要想挽救国家危亡,动用枪杆子来解决问题。
北伐胜利进军
1、北伐战争的目的是什么?(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北伐战争的对象有哪些人?(指导学生在51页《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中找到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的位置,画圈作标记。3、北伐军进攻路线上有哪些重要地名?指导学生在51页《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中找到两种箭头所经过的地名,作出标记:A.广州→长沙→岳阳→汀泗桥→武昌→贺胜桥→九江、南昌→南京B.广州→南昌→南京C.广州→上海
4、北伐战争为什么能够在不到半年内,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有以下四个方面原因:A.作战方针正确;B.国共两党紧密合作;C.[叶挺独立团]共产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广大官兵浴血奋战;D.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积极支持和紧密配合等。)
5、国民革命最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在学生根据课本回答的基础上,补充介绍党内“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领导权、一再妥协退让、甚至压制工农运动等]: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南京国民政府具有什么性质?蒋介石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后,中国大地上同时并存着哪三个对抗的政权?(北京的北洋军阀政府、武汉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教师指出:后来,武汉和上海的反动势力汇合起来,对幼年时期的共产党进行疯狂镇压。在强大的敌人面前,许多共产党人和革命积极分子惨遭屠杀。但是,英勇的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倒,而是从地下爬起来,擦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重新投入战斗。北伐战争的历史昭示我们:国共两党真诚合作时,对于国家、民族和革命事业具有很大的好处;两党的合作被破坏时,对国家、民族和革命事业都会产生负面作用。张作霖、吴佩孚、孙传
广州→长沙→岳阳→汀泗桥→武昌→贺胜桥→九江、南昌→南京B.广州→南昌→南京C.广州→上海
A.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等人背叛革命; B.共产党领导人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造成严重危害。)
代表着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54页选择题:应选D(张作霖、孙传芳、吴佩孚)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