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知识视野中乡土教材开发扎龙中心学校的教育人类学个案研究.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王£‘69‘8
摘要
扎龙自然保护区被誉为“北国江南’’,以鹤著称于世。环扎龙湖
分布着大小不一的自然村落,历史悠久,风光优美。在这片古老的黑
土地上,曾有过不同的民族登上历史的舞台,演绎各自的历史篇章。
民族之间的碰撞与融合,以及人对自然的利用与关爱,逐渐融入了历
史文化的长河之中,最终演变成了以鹤文化和满族文化为主要特色的
湿地文化。齐齐哈尔市扎龙中心学校开发的《仙鹤飞起的地方》是该
校教师自主研发的乡土教材,对湿地地区学校教育中环境教育的开展
以及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开创性的作用。
笔者试图以著名人类学家克利福德·吉尔兹提出的“地方性知识
概念为新的理论视角研究乡土教材。针对《仙鹤飞起的地方》,分别
从“静态的知识读本”角度进行详细的文本分析,以及“动态的课堂
教学”进行描述和解释,结合社会各个群体(教育行政官员、教师、
学生、家长)对该教材的评价,总结出乡土教材给学校教育中的教师
和学生带来的各种影响,以及探讨在国家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
. 使乡土知识与主流文化在学校教育中更好实现整合。在此基础上,论
文对湿地地区乡村学校教育的课程改革和乡土教材开发提出了一些
建议。
全文共分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简要地论述了选题缘起与背景、研究的内容与
I
意义、研究的理论范式及方法,对目前“地方性知识”研究、国内乡
土教材开发、乡村教育研究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和总结。
第二部分:田野点学校概述。主要通过对学校特色教育的介绍,
描述了田野点学校——扎龙中心学校的发展概况。
第三部分:《仙鹤飞起的地方》乡土教材之研发及使用过程。对
该教材开发的背景、开发及修订过程,骨干教师的培训活动进行了简
’
要描述。
第四部分:《仙鹤飞起的地方》乡土教材之教材分析。从“静态
的知识读本”的角度,指出该教材是对“地方性知识的传承。通过
对教材的框架解构、内容选择与安排、教材的立体化构成及设计形式
进行详细的文本分析,总结出该教材具有的五大特点。
第五部分:《仙鹤飞起的地方》之课堂使用。从“动态的课堂教
学”的角度,指出该教材的目的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湿地的孩子。
通过对教学目的、课堂教学方法及课堂活动的描述呈现该教材的开发
宗旨及意义。
第六部分:理论阐释及思考。结合吉尔兹的“地方性知识’’概念,
讨论“地方性知识在学校教育视野中的应用,提出湿地地区农村学
校乡土教材开发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取向。
第七部分:在以上对田野调查分析及思考的基础上,总结了乡土
教材在现代化发展与学校教育改革进行的今天所承载的特殊意义,并
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地方性知识,乡土教材,学校教育,教育人类学
ABSTRACT
Famousforred.crowned naturalreserveisalso
crane,Zhalong
called ofnorth Lakewithitsbeautiful
Jiangnan China.Zhalong
issurrounded witha ethnic
history.Several
sightseeing byvillages long
blackland.The
writtendowntheirstoriesonthisold
havealso
groups
andcollisiono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