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小结与评价 教案.docx
小结与评价教学设计
课题
小结与评价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七年级
(下)
教学目标
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数学模型作用。
2.熟练正确解一元一次方程,掌握去括号、去分母、移项等步骤。
3.能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培养分析问题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化解法(去分母、去括号、移项等);方程与实际问题的关联性分析;方程解的验算与实际问题匹配性验证
教学难点
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等量关系并正确列出方程;灵活选择方程的变形规则,简化计算过程;解决含多个变量或复杂条件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
教学环
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知识图谱
元一次方程的解
元一次方程的解
算运
解一元一次方程
形变
程方
一元一次方程
实际问题
分析
抽象
解释检验
数量关系
等量关系
设元
学生认真
思考,回顾本单元主要知识点。
帮助学生系
统化知识结
构,强化知
识间的逻辑联系
思考回顾
教师出示问题:
1.什么是方程?建立方程的关键是什么?什么是方程的一个解?
学生回答:含有未知数的表示等量关系的等式叫作方程;建立方程的关键是找出正确的等量关系;
对于含有一个未知数x的方程,若x用一个数c代入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这个数c就是这个方程的一个解.习惯上记作x=C.
2.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
学生回答: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作一元一次方程.
学生认真思考,回答问题
鼓励积极回
答问题,回
顾重要知识
点,培养学
生的逻辑思
维能力
3.叙述等式的基本性质1和等式的基本性质2.
学生回答:等式的基本性质1:
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等式两边仍然相等.
等式的基本性质2:
等式两边都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两边仍然相等.
4.如何解一元一次方程?
学生回答:通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然后再除以未知数的系数,从而将其化为x=a的形式.
5.如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学生回答:分析实际问题;找出正确的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检验解的合理性。
要点:
1.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认识,要联系生活实际,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方程是反映现实世界数量相等关系的数学模型.
2.解一元一次方程时,既要注意合理地对方程进行变形,也要注意根据方程的特点灵活运用方程的变形规则.
3.在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学会分析问题的本领.能根据题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特别是要能够寻求主要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得方程的解后,要注意检验所得结果是否符合实际问题的要求.
结合实例思考并回答,总结方程建模的要点
激活学生已
有知识,纠
正误解,明
确应用数学
解决问题的
路径
典例精讲
1.解一元一次方程
(1)-12(x-5)=36
(2)3(20-y)=6y-4(y-10)
跟随教师
步骤完成
同类题
目,总结
易错点
(如符号
错误、未
通过典型例题强化解题技能,培养实际问题的建模能力
3
解:(1)
展开左边:-12x+60=36
移项:-12x=36-60
化简:-12x=-24
解得:x=2
(2)展开60-3y=2y+40
移项:60-40=2y+3y
化简:20=5y
解得:y=4
去分母)。
分组解决
拓展应用
题(如“三
位数问
题),展
示解题过
程并讨
论。
(3)
去分母:(7x-6)×5-(4x+7)×2=10
去括号:35x-30-8x-14=10
移相:27x=54
解得:x=2
2.有一个方程为2×3□+6=□3,且□内是同一个数字,设□内数字为x,则该方程为()
A.2×3x+6=3xB.2×30x+6=10x×3
C.2×30+x+6=30xD.2×(30+x)+6=10x+3解答:D
3.将一笔资金按一年定期存入银行,若年利率为2%,到期支取时,共得本息和为7140元,则这笔资金是()
A.6000元B.6500元C.7000元D.7100元解答:C
设这笔资金为x元。
根据题目,这笔资金按一年定期存入银行,年利率为2%,到期支取时,共得本息和为7140元。
本息和的计算公式是:本息和=本金×(1+年利率),
将题目中的数值代入公式,得到:x×(1+2%)=7140,化简得:x×1.02=7140,
解这个方程,得到:x=1.027140=7000,所以,这笔资金是7000元。
故答案为:C.7000元。
4.20位同学在植树节这天共种了52棵树苗,其中男生每人种3棵,女生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