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docx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溶液酸碱性与pH的关系,学会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
理解中和反应的概念,能判断中和反应的发生,会书写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通过对中和反应微观实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认识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溶液酸碱性与pH的关系及pH试纸的使用。
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实质。
2.教学难点
对pH概念的理解。
中和反应的实质。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5分钟)
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酸性或碱性物质的图片,如柠檬、醋、肥皂水、石灰水等,提问学生这些物质的酸碱性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酸和碱的性质,思考如何判断一种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溶液的酸碱性。
(二)溶液酸碱性的检验(15分钟)
实验演示:
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
向第一支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向第二支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向第三支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讲解: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在中性溶液中不变色。
无色酚酞试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在中性溶液中不变色。
总结:可以用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学生实验: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分别检验稀硫酸、氢氧化钙溶液、氯化钠溶液的酸碱性,并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讨论交流:
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分析不同溶液中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颜色变化的原因。
引导学生总结出判断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三)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20分钟)
讲解:
用酸碱指示剂只能检验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但不能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
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
pH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
pH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
pH=7,溶液呈中性。
展示:
展示一些常见物质的pH值,如胃液(pH=0.9~1.5)、唾液(pH=6.6~7.1)、血液(pH=7.35~7.45)、肥皂水(pH=9.5~10.5)等,让学生了解不同物质的酸碱度。
实验演示:
用pH试纸测定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的pH值。
讲解pH试纸的使用方法: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
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该溶液的pH值。
学生实验:
学生分组用pH试纸测定稀硫酸、氢氧化钙溶液、氯化钠溶液的pH值,并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巡视指导,强调pH试纸不能直接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试剂。
讨论交流:
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分析不同溶液pH值的大小与酸碱性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pH试纸的读数为整数的原因。
(四)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10分钟)
讲解:
展示一些因酸碱性不适宜而导致的生活和生产问题的图片,如土壤酸化导致农作物生长不良、酸雨对建筑物和环境的破坏等。
讲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
人的胃液中含有盐酸,帮助消化食物。
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的pH小于5.6,酸雨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大多数农作物适宜在接近中性的土壤中生长。
讨论交流:
组织学生讨论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调节溶液的酸碱性。
鼓励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溶液的酸碱性。
(五)中和反应(20分钟)
实验探究: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观察现象。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溶液的酸碱性是否发生了变化?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pH试纸测定混合前后溶液的pH值,并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
讨论交流:
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分析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发生了什么反应。
引导学生得出中和反应的概念: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微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