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的案例两面针公司.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个民族牙膏品牌的命运; 概述; 但现大卖场如今已很难找到两面针牙膏,广东一位牙膏企业的高管透露,2012年,一家著名外资牙膏品牌仅在深圳一地就有超过2亿元的销售回款,这几乎超过两面针的全国销售额。目前,外资品牌牙膏在中国正享用着超过六成的市场占用率,而曾经的“民族牙膏第一品牌”却沦落到二线阵营,这再次激起了中国人对民族快速消费品总是打不过洋品牌的思索。
;1941 亚洲枧厂成立。
1978 第一支两面针药物牙膏研制成功开创我国中药牙膏之先河。
1984 两面针牙膏获广西名牌产品称号。
1985 两面针中药牙膏年产销量突破1亿支。
1991~1992年两面针牙膏获国际博览会金奖;荣获中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和500家最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
1994 牙膏厂改组为柳州两面针股份有限公司。
1996 胡锦涛说:两面针是“国宝”。
2001 两面针牙膏连续15年在国内同类产品中产销量第一两面针中药牙膏年产销量突破4亿支。
2002 公司当选为中国牙协理事长单位,梁英奇当选理事长;
2004 公司成功上市
;“中兴”告败;;2005年5月,时任两面针董事长的梁英奇从宝洁挖来了高管岳江担任CEO,此举被两面针内部称为“中兴伟业”。两面针试图从品牌重塑和做强经销网络两方面着手挽回颓势。但就在两面针高调宣布要复兴渠道之后,一些经销商却发现,两面针迟迟没有推出合适的中高端产品去支撑卖场渠道。更重要的是,电视上的两面针广告也越来越少了,一些看着佳洁士和高露洁广告长大的“90后”甚至都不知道这个牌子。
经销商敏感地察觉到 “气候”在变化,这背后则是企业资金正从主业流出,导致了营销费用捉襟见肘和产品研发投入不足。作为中国牙膏行业首家登陆A股,曾一度坐拥数亿现金的明星企业,钱都去哪里了? ;宝贵的现金消失在投资扩张冲动之下。2004年,两面针IPO募资6.4亿元,但上市当年就出资2945.2万投资了扬州旅游用品公司。其后,又通过并购、增资和新设等手段不断砸巨资进行横向扩张。以2007年的大牛市为例,两面针一是投资1.5亿元用于申购新股和投资证券投资基金,二是投资2.62亿元参与中信证券的配股,三是投资2亿元参股南宁商业银行。这段时间,两面针四处投资的资金总额已超过6亿元,和其IPO募资额相当。
所谓的中兴伟业,在扩张冲动之中弥散。;平台公司 ;1999年,两面针以发起人身份参股中信证券并持有后者9500万股
在南宁商业银行重组后的北部湾银行前十大股东名单上,两面针和卢志强的泛海、史玉柱的巨人投资赫然并列
同时,两面针还持有柳州商业银行1000万股。; 并购一直是中国明星企业难以克制的欲望。最近10年,中国广义货币年增长率超过18%,泛滥的流动性提供了并购所需的充足钞票,而通货膨胀助推的成本上升也使得企业必须找到利润更高的行业。从这个意义上讲,两面针想给股东多赚些钱在情理之中。
但在其后期扩张中,政府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大,收购柳江造纸厂便是一例。
;柳州是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工业总量约占全自治区1/3。柳州全市有柳工、柳化、柳钢和两面针等4家上市公司。两面针是其中全国知名度最高的一家,因此从来不缺少当地政府的“关注”。
两面针就是在这种“关注”之下收购了柳江造纸厂。两面针董事长马朝梅还在柳化任职时,柳化就一直“租赁经营”这家企业,她到两面针后,两面针就从柳化手中受让了这份烫手的“租赁经营”差事。
到了2009年,两面针索性以2.2亿元直接并购重组这家著名的亏损大户。重组后的2010年和2011年,两面针纸浆和纸品业务的亏损都在2000万以上。2012年上半年,亏损更超过2631万元,而后续投资更不可小觑,纸业公司的制浆生产系统节能减排改造工程项目,其预计总投资就超过2.5亿。 ; 一位和两面针高层有接触的知情人士说,就增加投资额和创造GDP来说,这是个“好项目”,而从政府的角度来看,更有着社会效益。“如果造纸厂没人接手,1500多个下岗工人就要走上街头,到时候谁的压力大?”他还认为,柳州地方政府对两面针朝投融资公司的方向演变即便不做推手,也会乐见其成。对很多缺乏资金的内地地方政府来说,通过上市平台撬动投资一直是常用手法。 ; 目前,两面针的控股股东柳州市国资委已将持有股权无偿划转柳州重要的投融资平台柳州产投公司,而两面针则是该平台旗下唯一的上市公司。可以预见,两面针未来将可能更加“平台化”,离牙膏这个主业,恐怕会越来越远。
2012年半年报显示,两面针包括牙膏在内的日化产品营收总额占整个公司营收的比例已不足40%。近期,外界更传出两面针将出租牙膏品牌的消息。12月下旬,两面针董办对此予以否认。“没听说要出租这种事,公司做强主业的思路不会变。”;未竟的改制 ; 两面针的危机不是从高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