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概论(教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环境工程概论(授课教案)
课程体系(45课时)
项目一 水污染控制 (20课时)
项目二 大气污染与控制(11课时)
项目三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6课时)
项目四 噪声控制方法(6课时)
项目五 其他物理污染和防护 (2课时)
考核方式
出勤率(10%)
3次(0%),5次(取消考试资格)
作业4-5次(20%)
讨论(演讲)(20%)
考试(50%)
项目一 水污染控制
一、环保产业1、全球环保产业概况
1992年全球环保产业的市场规模约为2500亿美元
10年后已增至60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近8%,远远超过全球的经济增长率。
到2010年预计全球环保产业的规模将是现在的3倍,可达1.8万亿美元。
环保产业已成为世界瞩目的“朝阳产业”。
根据国际经验,环境投资占GDP1.0%-1.5%时,可以基本控制污染,当达到2%—3%时,环境才可得到逐步改善。
2、中国环保产业
2004年中国的环保产业收入总额超过2500亿元,2005年预计达3000亿元,5年后将达到5000亿元左右。
中国环保产品出口为14亿人民币,而全球环保产业每年的产值己达6000亿美元
预计今后国家还要新建1000多家城市污水处理厂,到2010年城市污水处理投资需求将达到500亿~2000亿元。
3、湖北省环保产业概况
2002年底,全省城市污水处理率仅26.8%,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也只有68.1%;
2004年底,全省已投入运行污水厂22座,处理能力为147.10万立方米/日,全省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46.74%,居全国第13位 。
2004年底,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1.37%,全省23个设市城市中,只有12个城市的13座垃圾处理场为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全省44个县城中,只有2个县城的2座垃圾处理场为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厂)。
全省有11个市、县的16座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厂)正在建设。
全省在建并要求在2005年底建成通水的污水处理厂有14座,处理能力为46万立方米/日。
4、湖北环境治理规划
到2010年,全省城镇总污水量为540.22万立方米/日。
到2010年,闽江流域城镇污水处理率为75.5%,九龙江流域城镇污水处理率为75.3%,晋江流域城镇污水处理率为84%。
至2010年,设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60%;设市城市和县城生活垃圾必须日产日清,清运率为100%。
2006年至2010年,全省将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78座,处理能力总规模为239.2万立方米/日,总投资约21.92亿元(不包括土地征购费及拆迁费)。
至2010年底,全省城镇污水处理率平均达到60%,其中福、泉、厦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其他城市达到60%,县城达到50%。
至2010年底,全省沿海城市中重点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8%—10%,其中福、厦、漳、莆再生水利用率达到8%,泉州市、石狮市、晋江市、南安市、惠安县城再生水利用率达到10%。
在“十一五”期间,全省23个设市城市需新建或扩建(不包括在建)12座垃圾处理场(厂),44个县城需新建39座垃圾处理场(厂)。
二、环境
环境是指与某一体系有关的周围客观事物的总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三、环境问题
广义的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原因和人类活动作用所引发的人们周围环境质量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所产生的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等一系列有害的影响问题。
狭义的环境问题,即由人为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通常所指的环境问题)。
分类:
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引起的
次生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科学主要研究对象)
四、 环境科学 1、概述
以人类与环境这对矛盾为特定研究系统
介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之间的综合性新兴学科。
目的
考察以人类为主体的生态系统
研究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的发生与发展
掌握它们之间的客观规律
调节与控制这个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
合理利用与改造环境,使之处于最佳运行状态,从而形成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2. 环境科学特点
环境科学发展的综合性:
环境科学几乎涉及到现代科学的各个领域,包括科学技术、经济管理、社会行为、文化教育、人文法律、以及行业部门等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分支学科形成的独特性
各传统学科运用本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相应的环境问题,从而形成了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物理、环境经济学、环境医学、环境法学等多个交叉的分支学科。
分析化学应用于环境污染物质分析,形成了环境化学
应用现代工程技术解决“三废”及噪声污染的同时形成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