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的量变及质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导入新课】故事:佛教《百喻经》中的故事。
《傻子吃饼》有一个人饿了,狼吞虎咽吃了一个饼子,没有吃饱,又吃了一个,一连吃了六个,还是没有饱。于是拿起第七个饼子,吃了一半,饱了。这个人非常的后悔,一面用手打自己的嘴巴,一面自作聪明地说:“我今天吃饱了,是因为吃了这半个饼子,前面吃的六个饼子,都白白浪费啦。如果早知道这半个饼子就能吃饱,我就不会吃那六个饼子了。”
【教师提问】这个人的问题出在哪里?给你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略。没有先前的六个饼子的累积,这个傻子是不可能吃到第六个半的时候感觉饱的。先前的六个饼子是“量”的积累,才能够实现“饱”的“质”的改变。
量变: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
根本区别:是否有性质的变化
【讨论】:你能列举出你所观察到的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量变与质变的事例吗?
例1:小树长成大树、古猿转变成人、圆锥—圆台—圆柱。
例2:《荀子·劝学》中的一段:“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例3:成语: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积少成多、聚沙成塔;
对联“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似磨刀之石,不见其损,年有所亏”
例4:家里的电灯拉绳被孩子拉断了。其实你没有必要批评他,因为那是由量变到质变的结果。
例5:一个人,首先是小偷小摸,占小便宜,这只是一般的道德问题;然后越弄越大,由原来的几元几十元,最后偷到上百上千元,偷的价值不断变大,最终达到了犯罪的标准。
例6:杭州雷锋塔倒塌,先是塔砖一块一块掉,到最后轰然一声,塔倒了。
例7:建设节约型社会,就要自觉增强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譬如: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节约一张纸、节约一粒米……如果13亿人汇集起来将是一个多么巨大的数字。
例8:党员干部中的腐败分子在反省自己的错误时总结了三点教训:①骄傲自满,不谦虚谨慎;②放松警惕,忽视世界观的改造;③资本主义及时行乐的思想作怪,丧失了共产党员的本质。
(教师总结):很好,大家有很强的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无论在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们的日常生活,都普遍存在着。
教师进一步提问: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为什么会发生量变与质变呢?
有人认为:事物的量变是由外因(外部矛盾)引起的;事物的质变是由内因(内部矛盾)引起的你认为对吗?为什么呢?在水的三态变化中你得到那些启示?(多媒体呈现)
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127页小字部分,回答事物发生量变和质变的原因。
甲同学,我们学过事物的变化发展主要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引起的。在水分子内部存在着扩散趋势与凝聚趋势的斗争,在大气压强为101325千帕的情况下,水温升到100之前,水分子的扩散趋势在逐步加大,但还没有超过水分子的凝聚趋势,因而,水还是液态,这种变化就是量变。已同学,当水温达到100,继续加热,扩散趋势就超过了凝聚趋势,上升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原来的统一体破裂,液态的水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这时的变化就是质变。丙同学,当水温降到0以下,凝聚趋势就超过扩散趋势,上升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原来的统一体破裂,液态的水变成了固态的冰,这时的变化也是质变。
教师归纳小结:经过讨论同学们已经明白了发生量变与质变的原因,那就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斗争引起的。实际上,在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中,量变与质变两种状态不仅对立,而且也是统一的,那么,这两种变化的统一关系又是怎样的呢?
屏幕显示: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教师设问:在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是怎样引起质变的呢?(多媒体呈现瀑布并配有声音)同学们,这宏伟的壮丽景色,有谁能用诗句来描绘一下这宏伟的气势?
一学生朗诵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另一同学朗诵道:七十二溪成一瀑,河流飞落玉渊长。
教师进一步设问:诗中由溪到瀑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经过讨论,代表发言:由溪到瀑,事物经过了量变到质变两个阶段,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做准备就不会有质变的发生。
教师设问:由溪到瀑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
同学回答到:是小溪数量的增加引起的。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引起质变。
(多媒体显示)⑴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这是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的第一个方面。)
【讨论】:这一哲理使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组内讨论研究,派一人代表本组发言。
(结论):学生的联想多种多样,但通过讨论达成了共识:要重视量的积累:做人要“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做事要“从点滴做起,努力做好每一件事,做好每天的事”;学习要“重视知识积累,日积月累,最后才会取得好成绩”。
量变 质变 积小流 成江海 积跬步 至千里 放养野兔是好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