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量变与质变观洞察事物发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建立量变与质变观
北京师范大学厦门海沧附属学校 庄运武
摘要 初中物理的很多内容体现量变与质变的思想,从空间排列次序上的变化、空间位置的变化、程度的增强或减弱、结构的复杂或简单、个别属性的变化等等揭示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鼓励学生坚持不懈地去努力积累,去完成质变的飞跃。
关键词 量变 质变
量变就是事物量的规定性的变化。量变不仅指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变化,还包含各个组成成分在空间排列次序上的变化、空间位置的变化、程度的增强或减弱、结构的复杂或简单、个别属性的变化等等。这些变化中要没有引起事物根本性质改变的都叫做量变。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能产生质的飞跃,完成了由一种质态转变成另一种质态。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一切事物的运动发展,都从量变开始,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突破度的界限,引起事物的质变。没有一定量变的积累,就没法实现质变。任何事物的量变是不可能永久持续变化的,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突破事物的限度或界线,产生事物的质变。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转化的。事物的发展总是先从量变开始,量变积累到一定限度,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变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质变和量变交互循环往复、互相交替、互相渗透,由此推动着事物不断发展。
初中物理体现量变与质变思想的内容不少。如通过体会物体温度的量变会引起物态的质变,而物态的质变又会导致体积、密度、比热等量的变化。体会透镜成像时,物距的量变会引起像的质变等,可揭示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让学生认识到不管事物外延的量变还是内涵的量变,量变只要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领悟到学习和工作要有锲而不舍、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精神,脚踏实地坚忍不拔地做好一件事,才能水到渠成取得成功。对于不好的行为习惯也要防微杜渐,时刻警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来规范自身的行为。教师对于学生的教育也需等待,孩子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出现“开花、结果”的质变。需静等花开,而不是拔苗助长。教师要不时地鼓励学生坚持不懈地去努力积累,去完成质变的飞跃。[ ]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结果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都是说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的积累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结果。许多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都揭示事物在一定数量、空间位置、程度的增强或减弱等的不断变化,累积到一定限度,就引起质的突变,产生质的飞跃。物理教学涉及很多量变与质变的例子,可以通过速度的量变引起质变、温度的量变引起质变、空间位置的量变引起质变、程度的量变引起质变等等,让学生知道渐进的不显著的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根本性的、显著的质变。[ ]
事物在数量的累积引起质变。如物理现象中速度、温度、时间等等物理量在数量上的积累变化,引起质的变化。如案例1是速度的量变引起质变;案例2是温度的量变引起质变。
【案例1】速度的量变引起质变------牛顿的人造卫星原理
地球对周围的物体有引力的作用,因而抛出的物体要落回地面。但是抛出的初速度越大,物体就会飞得越远。牛顿在思考万有引力定律时就曾设想过,从高山上用不同的水平速度抛出物体,速度一次比一次大,落地点也就一次比一次离山脚远。如果没有空气阻力,当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就永远不会落到地面上来,它将围绕地球旋转,成为一颗绕地球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简称人造
卫星。
【案例1分析】
从高山上用不同的水平速度抛出物体,速度一次比一次大,落地点也就一次比一次离山脚远。当速度足够大时,就发生了“质”变,物体就不会落回地面了,成为了一颗人造卫星。如果速度没有足够大,物体就会落回地面。牛顿的人造卫星原理充分说明了量变引起质变是需要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因此我们学习过程中应注重积累,要脚踏实地付出汗水,特别是对目前的学习成绩还不理想的学生要鼓励他们继续坚持,等待质变发生的哪天。
【案例2】温度的量变引起质变-----熔化和凝固的物态变化规律
师:我为同学们准备了海波,让我们用实验探究这种固体的熔化特点。
师:请同学们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固体的温度,并观察固体的状态。直到固体全部熔化完后5min为止。最后根据记录的数据请在坐标纸上画出固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师:请同学们将记录下的数据绘制成图像。并分析收集的数据有什么规律?
师:我们选一组同学将他们得出的实验表格和图像绘制在黑板上。
师:请同学们观察海波熔化的实验记录,大家可以发现哪些特点?
生: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
生:当海波全部由固体完全熔化成液体后,温度才升高。
生:海波在熔化过程中,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