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教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趣味编程入门 综合活动1 创建“海底世界”场景》说课稿.docx
闽教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趣味编程入门综合活动1创建“海底世界”场景》说课稿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闽教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趣味编程入门综合活动1创建“海底世界”场景》说课稿
教学内容
闽教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趣味编程入门综合活动1创建“海底世界”场景》
本节课主要围绕闽教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趣味编程入门”中的综合活动一“创建‘海底世界’场景”展开。内容包括:学习使用Scratch软件,通过拖拽积木块的方式,编写程序,控制角色在舞台上移动,并添加海底世界背景、角色和声音等元素,制作一个简单的“海底世界”动画。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问题解决和创新实践能力。学生将通过学习Scratch编程,掌握基本的编程逻辑和可视化编程方法,提升对信息技术工具的运用能力。同时,通过创作“海底世界”场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并增强合作学习与沟通表达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Scratch编程基础**:重点掌握Scratch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角色和舞台的设置,以及如何使用积木块进行编程。
-**编程逻辑**:强调理解事件(如点击、鼠标移动)和动作(如移动、旋转)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控制角色行为来创建动画效果。
-**程序调试**:重点指导学生如何识别和修正程序中的错误,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教学难点:
-**编程逻辑的理解**: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事件和动作之间的复杂关系,例如,如何通过编程让角色在特定条件下改变方向。
-**编程思维的培养**:学生需要从传统的线性思维转向编程所需的逻辑思维,这可能是一个新的挑战。
-**场景的创意设计**:学生需要将“海底世界”这一主题转化为具体的视觉和听觉元素,这要求他们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编程与艺术的结合**:学生需要将编程技能与艺术审美相结合,设计出既有趣又有创意的动画场景。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Scratch编程软件、计算机教室、投影仪
-课程平台:闽教版信息技术课程平台
-信息化资源:Scratch编程教程视频、海底世界背景图片、角色素材、音效素材
-教学手段:互动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游戏化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角色: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第一单元趣味编程入门综合活动1创建“海底世界”场景》。
2.学生角色:好的,老师。
二、新课导入
1.老师角色:首先,请大家打开Scratch软件,我们今天要制作一个“海底世界”的场景。
2.学生角色:好的,老师。
三、基础知识讲解
1.老师角色:在开始制作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些基础知识。Scratch软件中有哪些基本的编程积木块?
2.学生角色:有运动、外观、控制、声音等积木块。
3.老师角色:非常好。接下来,我们重点讲解运动积木块的使用方法。比如,如何让角色移动?
4.学生角色:通过拖拽“移动”积木块到脚本区,然后设置移动的距离和方向。
5.老师角色:很好,那么如何让角色停止移动呢?
6.学生角色:使用“停止所有”积木块。
7.老师角色:接下来,我们讲解外观积木块。如何改变角色的外观?
8.学生角色:通过拖拽“切换外观”积木块,然后选择不同的外观。
9.老师角色:非常好。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了Scratch软件的基本操作。
四、实践操作
1.老师角色:接下来,请大家开始制作“海底世界”的场景。首先,我们需要创建一个海底背景。
2.学生角色:好的,老师。
3.老师角色:请同学们在背景层上添加一些海底元素,比如水草、珊瑚等。
4.学生角色:明白了,老师。
5.老师角色:接下来,我们添加一个海底生物——小鱼。
6.学生角色:好的,老师。
7.老师角色:请同学们使用“移动”积木块,让小鱼在舞台上自由游动。
8.学生角色:明白了,老师。
9.老师角色:然后,我们添加一些声音效果,让场景更加生动。
10.学生角色:好的,老师。
11.老师角色:最后,我们可以尝试添加一些交互功能,比如点击小鱼,小鱼会发出声音。
12.学生角色:明白了,老师。
五、小组合作与交流
1.老师角色: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制作过程,看看谁的作品更有创意。
2.学生角色:好的,老师。
3.老师角色:请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明制作过程中的亮点和难点。
4.学生角色:好的,老师。
六、总结与评价
1.老师角色:通过今天的课程,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Scratch软件制作“海底世界”的场景。大家做得都非常棒!
2.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