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优质课自用《伴性遗传》教学设计.docx

发布:2025-03-20约3.69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

-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注伴性遗传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

-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严谨的态度,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伴性遗传的特点。

-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

-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理解伴性遗传的本质。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展示图片:展示一些患红绿色盲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不便,如无法辨别交通信号灯等。

2.提问引导:

-同学们,看到这些图片,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些人会出现这样的视觉问题呢?

-这种视觉问题是否与他们的性别有关呢?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与性别相关的遗传方式--伴性遗传。

(二)知识讲解--人类红绿色盲症(20分钟)

1.介绍色盲症的发现

-讲述道尔顿发现色盲症的故事,引起学生兴趣。

-提问:从道尔顿发现色盲症的过程中,你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2.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系谱图

-展示教材中的人类红绿色盲症遗传系谱图。

-引导学生观察系谱图,思考以下问题:

-红绿色盲患者是男性多还是女性多?

-红绿色盲的遗传与性别有什么关系?

3.讲解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

-介绍红绿色盲基因的位置: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

-讲解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正常女性:XBXB、XBXb

-色盲女性:XbXb

-正常男性:XBY

-色盲男性:XbY

-以表格形式总结不同基因型的婚配方式及其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进行详细分析:

-XBXB×XBY

-子代基因型:XBXB、XBY

-子代表现型:全部正常

-XBXb×XBY

-子代基因型:XBXB、XBXb、XBY、XbY

-子代表现型:女性全部正常,男性一半正常,一半色盲

-XbXb×XBY

-子代基因型:XBXb、XbY

-子代表现型:女性全部正常(携带者),男性全部色盲

-XBXB×XbY

-子代基因型:XBXb、XBY

-子代表现型:全部正常

-XBXb×XbY

-子代基因型:XBXb、XbXb、XBY、XbY

-子代表现型:女性一半正常(携带者),一半色盲,男性一半正常,一半色盲

-XbXb×XbY

-子代基因型:XbXb、XbY

-子代表现型:女性全部色盲,男性全部色盲

4.总结红绿色盲症的遗传特点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交叉遗传:男性的色盲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

-隔代遗传:一般地说,色盲基因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传给他的外孙。

(三)课堂讨论(15分钟)

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假如你是一位遗传咨询师,有一对夫妇前来咨询,丈夫是色盲患者,妻子表现正常,但妻子的父亲是色盲患者,他们想知道自己的孩子患色盲的概率是多少?请你为他们进行分析。

-每个小组进行讨论,分析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推测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并计算孩子患色盲的概率。

2.小组代表发言

-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教师对各小组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进一步强调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和计算方法。

(四)拓展延伸--其他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