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教学设计】《伴性遗传》.pdf

发布:2023-10-10约9.54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平顶山市第十六届(生物)市级优质课评选活动 平顶山市第十六届(生物) 市级优质课评选活动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课 题 作 者 冯文琪 单 位 名 称 平顶山市实验高中 活 动 名 称 平顶山市第十六届(生物) 市级优质课评选活动 联 系 方 式 平顶山市第十六届(生物)市级优质课评选活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三节:伴性遗传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章分 3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基因在染色体上》和 《伴性遗传》。 本章内容的编写顺序体现了科学发展的历史进程。科学家发现进行有性生殖的生 物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来维持亲子代遗传性状的稳定,染色体在减数分裂和 受精作用中行为与孟德尔假设的遗传因子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行为有着惊人的 相似,因而没萨顿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的果蝇实验验证了基因位 于染色体上,并第一次把一个特定的基因和 X 染色体联系起来,揭示了果蝇的 伴性遗传。 本节内容是第 2节所学内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特殊情况。通过对人类 红绿色盲遗传家系的分析,明确了伴性遗传的概念,概括总结出了伴性遗传的特 点,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认识”基因在染色体上 “这一生物学事实,并且在性染色 体上的基因遵循遗传定律,也具有其独特的遗传特点。 本节学生将要学习遗传家系图的识别和判断,需要尝试根据家系图对各种遗 传病的遗传方式进行推理和分析,这些能力必须建立在前两节以及第一章知识的 基础上,比如基因的分离定律、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种类和比例、基因的显隐性、 性染色体和性别决定方式等。从这个角度来讲,伴性遗传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理 解和应用。学习伴性遗传也将为第 5章第 3节 《人类遗传病》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 从知识的储备上来看,通过前两章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确: 1. 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基因遵循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受精时雌雄配 子随机结合,子代的基因型由雌雄配子的基因型决定。 2. 基因的显隐性,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 3. 果蝇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且眼色的遗传与性别有关。 因此学生在学习和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时是有一定基础的,但是学 生需要建立起伴性遗传和遗传规律之间的联系,并运用遗传规律去分析伴性遗传 现象。 人的性别决定方式是学习伴性遗传的基础。因为教材中没有专门介绍人性别 决定方式的相关知识,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还存在认知上的跳跃,因此,在处 理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增加性别决定方式的相关内容。 - 1 - 平顶山市第十六届(生物)市级优质课评选活动 从能力基础上来说,跟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发现过程,学生了解了假说—演绎 法;顺着萨顿的足迹,学生体会了类比推理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应该说学生 已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在本节中,学生将认识一种新的遗传学研究方法: 家系调查法。要求学生能够看懂遗传家系图并进行推理。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 (2)说明伴性遗传的概念;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3)识别遗传家系图,判断常见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4)了解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 (1)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讨论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培养学生分析 问题、揭示事物规律的能力。 (2)通过对遗传图解进行观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