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高中生物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2.3.1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1)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辽宁省大连市高中生物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2.3.1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1)说课稿新人教版必修1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辽宁省大连市高中生物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2.3.1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1)说课稿新人教版必修1
教材分析
辽宁省大连市高中生物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2.3.1“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1)”是新人教版必修1的重要章节,内容涵盖了核酸的结构、功能及遗传信息的传递。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核酸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帮助学生理解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为后续学习基因表达打下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能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同时,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思维,使学生能够理解遗传信息的传递机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认识到生物技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强调核酸的碱基排列顺序决定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学生需要理解DNA和RNA的基本组成单元(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以及它们的五碳糖和碱基差异。
-遗传信息的复制:重点讲解DNA复制的过程,包括半保留复制、解旋、合成新链等步骤,使学生能够绘制DNA复制的示意图。
-遗传信息的转录与翻译:介绍RNA在基因表达中的作用,从DNA到mRNA的转录过程,以及从mRNA到蛋白质的翻译过程,包括密码子、tRNA和核糖体的作用。
2.教学难点
-核酸分子结构的理解:学生可能难以直观地理解核酸双螺旋结构的空间排列,需要通过模型演示或动画来帮助理解。
-DNA复制的机制:学生可能对DNA复制过程中的半保留复制和碱基配对规则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问题引导来强化理解。
-遗传密码的解读:学生可能难以记忆和理解64种密码子对应的氨基酸,可以通过编码规则和实际案例分析来帮助学生掌握。
-遗传信息的稳定性与突变:学生可能对突变类型(如点突变、缺失、插入)及其对生物体的影响理解不足,需要通过案例分析来加深理解。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模型教具(DNA双螺旋模型)、实验器材(显微镜、离心机等)。
-课程平台:学校内部教学平台、在线教育平台。
-信息化资源:生物教学软件、互动式电子教材、在线视频教程。
-教学手段:实物演示、多媒体课件、小组讨论、实验操作。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5分钟)
-情境创设:播放一段关于生物技术应用的短视频,如基因编辑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生物技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引出遗传信息的重要性。
-学生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对遗传信息重要性的看法,教师巡视指导。
2.讲授新课(15分钟)
-核酸结构介绍:讲解DNA和RNA的基本组成单元,五碳糖和碱基差异,展示核酸结构模型。
-遗传信息的复制:介绍DNA复制的过程,包括半保留复制、解旋、合成新链等步骤,绘制DNA复制示意图。
-遗传信息的转录与翻译:讲解RNA在基因表达中的作用,从DNA到mRNA的转录过程,以及从mRNA到蛋白质的翻译过程,包括密码子、tRNA和核糖体的作用。
-教师总结:强调核酸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关键作用,总结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3.巩固练习(10分钟)
-课堂练习:发放练习题,包括核酸结构、复制、转录和翻译的相关问题,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练习题,互相解答疑问,教师巡视指导。
4.课堂提问(5分钟)
-教师提问:针对练习题中的难点问题,提问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学生回答: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5.情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模拟实验:教师演示DNA复制实验,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学生操作:学生分组进行DNA复制实验,教师指导学生操作步骤,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反馈交流:实验结束后,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实验要点。
6.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话题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生物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伦理问题,如基因编辑的道德边界。
-学生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7.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强调核酸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重要作用。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包括复习本节课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并撰写一篇关于生物技术在现代社会应用的短文。
教学过程设计共计45分钟,每个环节均紧扣实际学情,注重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生物科学思维。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程度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D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