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1届高中语文 3.8《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发布:2021-03-16约5.52千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21届高中语文 3.8《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孟子所提倡的“仁政”思想,把握孟子的论辩艺术及其“好辩”“善辩” 的主客观原因 能力目标 1.掌握“数、发、直、兵、胜”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了解“于、之” 两个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用法。 2.了解“或……或……”“直……耳”“是……也”“是何异于……”等几个句 式的特点,辨析它们和现代汉语的不同特点。 德育目标结合本文学习,联系历史资料,了解孟子思想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 教学重点多义词义项的归纳和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以五十步笑百步”这一比喻的内涵。 2.领会孟子辩词的思想性、逻辑性。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 2.点拨教学法。本文选自儒家经典名著,语句看似浅显,内涵却较艰深。为此, 在背景资料介绍、文化知识简介及比喻说理的分析方面教师须相机点拨指导,避 免学生囫囵吞枣。 3.讨论法。应与诵读同步进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具准备录音机、教学磁相关文字资料。 安排 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我们在初中学过孟子的文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其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成为后世广泛引用的名言警句,在今天仍然有很强的生命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还分别成为成语沿用至今。这充分说明孟子的仁政思想不仅对当时,而且对后世影响极大。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孟子的又一篇表明他仁政思想的文章《寡人之于国也》。(板书文题) 二、孟子生平及孟子思想简介 学生结合注释①及课后关于孟子的介绍了解孟子。 教师适当补充: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主张效法先王,推行仁政,宣扬性善,反对功利,反对战争,这些在当时列国纷争的形势下,被认为是脱离实际的空论。但他思想中的民主意识、民本思想等都符合人民的愿望,具有进步意义。 背景资料 《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是该篇上部分的第三章。 各国诸侯争城夺池,角逐武力,蚕食鲸吞,征战不断;人民徭役繁重,水深火热,朝不保夕;.混乱,礼制崩坏,世风倾颓,剧烈动荡。权势与暴力被推崇,霸道被视为天道,攻伐凌侵被视作合理,由大国以“力”统一天下的态势已初步形成。 公元前361年,魏惠王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此后,魏又称梁,魏惠王又称梁惠王。在梁惠王中晚期,由于魏国在几次重大战役中惨遭失败,失去了昔日的强盛。公元前334年,梁惠王“卑词厚币以招贤者”,为振兴魏国聚集人才。孟子被“招贤”应邀来到魏国。梁惠王对孟子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弊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孟子则以“何必曰利,亦有仁义 而已矣”对答,指出专言求利的严重危害性和躬行仁义的重要意义。二人另一次会面是在禽兽嬉游的池沼边上。梁惠王得意地问孟子:“贤者亦乐此乎?”孟子以“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对答,并通过历史事实的对比,证明了贤者“偕乐”与不贤者“独乐”有截然不同的结束:文王关爱百姓,百姓爱戴他,因而文王能享其乐,夏桀不恤百姓,百姓怨恨他,因而夏桀不能保其乐。正是在接触、交谈的过程中,孟子与梁惠王彼此有了进一步了解,于是有了《寡人之于国也》这么一次传诵千古的政事问答。 四、熟读课文 1.放录音两遍。 第一遍学生听,要求认真听,同时注意一些字词的读音和写法。 第二遍,学生跟着录音轻读。 2.学生各自朗读课文,注意断句,体会孟子的语言特色。 3.教师检查学生掌握字词 4.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请学生留意文中谈及“民之加多”的语句。 5.结合注解朗读,了解文意。 按前后桌组成学习小组,学生遇到问题,向小组其他成员提出,组内自行解决,如有疑难,小组长可向全班同学征求意见,确定答案。 6.全班同学齐读课文。 五、师生共同研习课文 1.提问:这篇课文记录了孟子与梁惠王的一次对话,这次对话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讨论的? 明确:民不加多。 提问:课文中谈及“民之加多”的语句有哪些? 学生明确。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不要求精确,允许有不同表达) 明确:梁惠王自谓“尽心于国”问孟子“民不加多”的缘故。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作答,指出梁惠王与邻国之君一样,接着谈自己的主张来回答梁惠王的疑问。 2.研习第1段 (1)选一学生朗读第1段 (2)理清背诵思路。 提问:梁惠王说:“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梁惠王觉得自己对国家政务尽心尽力了。他的具体做法有哪些? 学生明确: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提问:通过与邻国相比,梁惠王感觉如何? 学生明确: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提问:梁惠王面临怎样的困惑? 明确:于国尽心,但民不加多。 板书: 梁惠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