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教师用书 复习任务群八 学案33 解决思路不清、毫无章法问题.docx
学案33解决思路不清、毫无章法问题
学前微语高考作文对结构的基本要求是“结构严谨,思路清晰”。结构就是文章内容的组合顺序,是文章思路的外现。结构严谨就是作文思路的展开有步骤、有次序,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有内在逻辑性,段落的划分和安排恰当,各个部分的布局合理。
精析例题
(2024·新高考Ⅱ)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Ⅰ提到,长久以来,人们只能看到月球固定朝向地球的一面,“嫦娥四号”探月任务揭开了月背的神秘面纱;随着“天问一号”飞离地球,航天人的目光又投向遥远的深空……
正如人类的太空之旅,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对点审题
罗列现象的“嫦娥四号”和“天问一号”只是引子,并不需要根据材料大谈航天科学,而应该“因事析理”,“太空之旅”只是一个比喻。这是隐喻式的材料作文,“太空之旅”实际上隐喻人类的认知探索之旅。个体的生命进程和人类的发展过程,都是从已知到未知,从知之少到知之多的探索之旅。这类题目要引申发挥、连类而及地写,不可就事论事,而应把现象作为载体,关注到“正如”一词,回归到我们的日常生活,明确中心论题在于“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
在写作结构思路上,这个题目可以从太空之旅写到科学探索之旅、生活历练之旅、认知发展之旅、生命成长之旅等。
也可以写探索未知的原因,写通向未知之路的艰难和神秘,写不断抵达未知之境需要的态度和行为,写不断抵达是因为目标一直变换,写抵达之后的畅想等。
总之,这个题目不能只抓一点不及其余,而是要各方连贯,思路严密。
参考立意:①敢于向未知进军,书写新篇章;②抵达未知需勇毅,莫做神州袖手人;③逐梦星辰大海,砥砺前行无惧;④不断探索,勇攀科学高峰;⑤无畏前行,揭开未知之幕。
失分警示
这篇作文考生最容易犯的错误应该是行文思路不清晰。具体表现有以下三点:
一是抓不住核心重点,不懂得应该围绕什么行文。材料最主要的一句话是“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应该围绕这句话,探寻为什么要抵达未知之境,未知之境有什么,能给予我们什么,人类已经把多少未来之境变为已知,要抵达未知之境需要怎么做,我们真的做到了吗,未来我们还要怎样做,等等。而考生大都只抓住其中一点大谈特谈,思路僵化,结构固化。
二是缺乏深入本质的探究能力,只在表面来回翻滚,陷入前后颠倒、一团乱麻的泥潭。或者浮漂在上,蜻蜓点水,泛泛而谈,不及精髓。
三是整体思路和方向较为清晰明了,但局部仍显得零散,缺乏连贯性;有时局部和局部之间缺乏联系,给人“散装”之感。
提分策略
在思维上做到三个一致:关键概念和关键词的界定保持前后一致;段落和段落之间有连贯性和思维的逻辑性,不可截然分开;论据和所论证的观点保持高度一致。
针砭病例
探寰宇之秘,窥未知之细
窗外有梧桐几棵,树影被阳光倾泻,映着湿漉漉的空气,于考场回首混沌初开,穿梭历史长河,忽闻先贤赋诗问天探寻宇宙之始、万物之祖。便生出一丝疑云:追忆匆匆万年前夕,何人道破鸿蒙,去揭开这万物序幕?惝不知。
念此,我辈渺渺立于茫茫长河之畔,应承前人恢恢天问之心,借浩浩科技之翼,振翮于大道之间,窥探于苍穹之尽。
反顾前尘,汲古人遥想之际诘问未知,砺朝朝岁月,缀点点新绿。胸系香草,步过兰皋,屈平仰望苍穹,惊叹星海之溟濛。
而今之世,火箭如龙,冲破大气之桎梏,以暗访宇宙之深邃;清风穿林,微微吟啸,庄周游于濠梁,想象鲲之逍遥;潜艇如鱼,没入海底之深谷,以领略海洋之千寻;西行巡狩,弇山回返,穆王观瞻倡者,叹绝偃师之造化;智能如风,囊括时代之万物,以助力人类之解放……
古人之想象,已为现实;今人之探索,将续传奇。华夏千载悠悠,火烛已传芸芸,是以,前人之窥伺成当今之大道,科技之探索领未来之寰宇。(问诊1:前几段零碎,古和今反复杂烩,且表意有重复之嫌。可先古,强调古人对未知的追问;后今,强调古人曾经的“未知”在今天成了“已知”,而今天又有了新的“未知”。)
立足眉睫,迎时代创新之处审视未知,虽累累硕果,仍徐徐前行。古有钻木取火驱散黑暗,今有电磁之光取代烛火,更有“天宫”览胜、“北斗”指路、“嫦娥”问月、“天问”登火、“天和”翱翔。时代缓缓向前,科技日新月异,凡今日之种种,皆为机遇。(问诊2:讲完古今,又来古今。还是罗列航天技术。不知“太空”只是引子,困于“天”。)
然,科技大厦巍峨耸立,非一日之功可成,命运大门徐徐开启,非一时之智可启,世界认知经天纬地,非一国之就可尽。逐梦科技漫漫路,巡探苍弯茫茫时,正应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敢于追梦,勤于圆梦,以实际之行动践行初心之使命,方书青春之华章。(问诊3:“然”字,转折突兀。“非一日”“非一时”“非一国”之后,应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