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教师用书 复习任务群八 学案32 解决模糊概念、阐释笼统问题.docx
学案32解决模糊概念、阐释笼统问题
学前微语概念型作文是指作文原材料中出现核心概念的作文,它不同于一般的话题作文,材料不是为了引出话题,而是和概念本身紧密相关,是写作的审题参照,也是基本论据和行文角度。学生要抓住概念本身,诠释这个概念的具体内涵和表现。
精析例题
(2024·浙江温州二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社会学家项飙认为,面对一个迅疾变化而又很不稳定的世界,人要坚定、勇敢地建立自己的附近,不要牺牲日常。“重建附近”就是要和现在的周遭环境发生积极互动,让它成为一种动力和资源。“附近”既是我们生存的切身空间,也是我们和周遭环境发生的那些具体实在的联系。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的附近,是不可能对世界产生信任的,他对世界的信任是来自他对周边的信任。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对点审题
材料的核心概念是“重建附近”。这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需要学生深入理解其内涵和外延。从字面上看,“重建附近”意味着重新建立与周边环境的联系和互动。但更深层次上,它涉及人们在现代社会中如何找到归属感和安全感,如何与外部环境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关系来应对世界的不确定性和变化。
“附近”是材料的核心词汇,需要学生准确理解其含义。在这里,“附近”不仅指地理上的邻近,更强调人与周边环境、社区、邻居等建立的联系和互动。
“坚定”“勇敢”“积极互动”这几个词,修饰了建立“附近”的态度和方式。它要求人们在面对世界的变化和不确定性时,要有决心和勇气去与周边环境建立联系,而不是逃避或忽视。
“动力”“资源”“对世界的信任”“对周边的信任”这几个词组,揭示了“附近”的积极作用。通过与周边环境的积极互动,人们可以将“附近”转化为一种动力和资源,挑战困难,赢得信任。
参考立意:①“重建附近”,构筑信任之桥;②拒绝成为“孤岛”,与附近建立联系;③以坚定融入附近,应对不确定;④重建附近,重塑自我。
失分警示
考生在审题时往往对核心概念缺乏明确的界定,在写作中偷换概念,用自己熟悉的概念简单替换,导致套作失分。如本题的核心概念是“重建附近”,考生容易将其和其他概念混淆,如有人将“重建附近”替换成“珍惜当下”“认清现实”“善待亲情”“寻找安全感”等。这些概念或许都和“重建附近”有一定的关系,但替换成这些概念来论述,将会导致论述跑偏,失分严重。
再者,概念类作文不要从头到尾都是笼统的概念名词,这样即使好像没有脱离中心,但也不得要领,不会得高分。
提分策略
首先,审题时坚决不要把材料中的核心词简单替换成其他词。对核心词的推演要细致恰当,不过度推断,从而逐渐远离核心概念。
要找到小切口,在阐释时,将概念清晰化、具体化,化虚为实,化大为小,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
考生需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悟,用具体的事例和论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针砭病例
三个主体段落:
“重建附近”需要我们对身边的人付出坚定、勇敢的信任,其中最要紧的是如何重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差异。我的答案是“勇敢”。对家人日复一日的抱怨与责怪勇敢地说声“抱歉”“对不起”“给您添麻烦了”;对老师每日无休无止的抽查背书勇敢地表示感激和敬意;对周遭无数与自己有过冲突的人大声地说“谢谢”“有你真好”——勇敢就是信任——没有对“附近”的信任,就不可能有对世界的信任。面对一个迅疾变化而又很不稳定的世界,明天会不会更好,我不知道。但是我相信当世界背对着我们时,它只是在酝酿一个更大的拥抱。(问诊1:对“重建附近”的方式阐释不准确,“重建附近”不是委曲求全。)
“重建附近”更需要积极进取的心态、悲天悯人的情怀和合时适需的策略。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张桂梅老师用四十余年的坚持和付出,重建了无数孩子对未来的信任,让“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济南女孩李希晗以28次弯腰清理超载货车落石,重建了青春的姿态,让我们相信了文明和素养的真实存在;文化主播董老师凭借内在的学识和精神力量获取了流量,也重建了我们对于理想、情怀和美好内心的向往。这些人或积极进取,或悲天悯人,或合时适需,都重建了自己的“附近”,也重建了我们对世界的信任。余秋雨说:“世间真正和煦的美色,都熨帖着大地。”此言得之。(问诊2:所举事例跟“重建附近”无关,没有理解什么叫“附近”,什么叫“重建”。)
“重建附近”,是传承文化和文明。历史长河中,无数璀璨的文明得以传承至今,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人的坚守与传承。这种坚守,正是对“附近”的热爱与执着。当我们深入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尊重并传承传统文化,我们便能在历史的延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为人类的文明进步贡献力量。就像钱锺书先生,他坚守在中国古典文学的“附近”,深入研究、传承